灰黑腹鸨

Hartlaub's Bustard Lissotis hartlaubii

灰黑腹鸨(英文名:Hartlaub's Bustard,学名:Lissotis hartlaubii),是鸨形目鸨科黑腹鸨属的中等体型的鸟类。以其独特的黑脸图案和连接至黑色腹部的黑色颈线著称,分布于非洲的草甸和灌木草原,从苏丹南部至索马里和肯尼亚等地。

外形特征:雄性灰黑腹鸨拥有约60厘米的身长,体重介于1500至1600克之间,特征为醒目的黑色脸部标记和连接至黑色腹部的黑色颈线。雌鸟的外观较为朴素,头部和后颈为奶油色至淡黄色,带有较深的棕色斑纹,腹部白色,尾巴颜色比雄鸟浅。飞行时,会展现出大部分白色的翼和黑色臀部。

鸣叫特征:雄性灰黑腹鸨在展示飞行中会发出点击声、爆裂声和呻吟声,伴随跳起后像降落伞一样下降。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放的高草甸和散落有金合欢树的地带,最高可达1600米海拔。在肯尼亚,相较于褐黑腹鸨,它们更偏好低矮干燥的环境;而在埃塞俄比亚,可能更倾向于金合欢短草草原,海拔可高达2000米。杂食性,以昆虫、无脊椎动物和植物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埃塞俄比亚为四月,东非则在一月和六月(雨季期间,此时草最高),空中展示最早可在十一月观察到。筑巢于长草中,巢穴简单,由压平的草圈构成。一窝产两枚蛋,蛋壳橄榄绿褐色,带有清晰的棕色斑点,比白腹鸨的蛋大且更圆。

区别辨识:雄性灰黑腹鸨褐黑腹鸨雄鸟相似,但前者脸部更黑,脸颊上有一块更干净的白色标记。雌鸟两者非常相似,但灰黑腹鸨颈部有较淡的条纹。飞行时,灰黑腹鸨翅膀上的黑色较少,臀部为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被列入CITES II附录。尽管全球种群数量未知,但在肯尼亚和苏丹局部地区常见,但在索马里边缘地带稀少,在埃塞俄比亚则较为少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包括苏丹南部和东苏丹,通过埃塞俄比亚至索马里西北部和南部、乌干达东北部、肯尼亚西北部和南部、坦桑尼亚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黑腹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黑腹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