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鸨

White-bellied Bustard Eupodotis senegalensis

白腹鸨(英文名:White-bellied Bustard,学名:Eupodotis senegalensis),是鸨形目鸨科蓝鸨属的鸟类。这种非洲的白腹鸨广泛分布在次撒哈拉非洲的草原和开放的林地环境中,以其独特的蓝颈和白色的腹部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白腹鸨体型较小,长度介于48到61厘米之间,上体及胸部呈淡褐色,腹部白色,腿部呈奶油色。成年雌鸟头部为灰色,眼线下方有棕黄色条纹,喉咙上有黑色斑点。成年雄鸟具有黑色的头部,脸颊上的白色区域带有黑色线条,喉部黑色,喙部粉红色。幼鸟的颈部和头部为浅棕色,成年后颈部变为蓝灰色。

鸣叫特征:鸣叫特征明显,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发出响亮的、类似蛙鸣的‘k’whuka WHUKa, k’wuka WHUKa…’或‘k’warrak, k’warrak…’的声音。

生活习性:白腹鸨偏好温暖干燥的开阔草原和草地作为栖息地,常见于农田、灌木丛等环境。它们能在无水环境中生存,但降雨对其繁殖时间和地点有影响。一般成对或家庭群居,年轻个体比区域内其他鸨类更长时间地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生长繁殖:杂食性,主要以植物的叶、嫩芽和种子为食,同时也捕食昆虫、蜥蜴、蛙类、雏鸟和小型哺乳动物。繁殖时,雄鸟会在地面或空中展示并发出沙哑的叫声求偶。雌鸟挖掘巢穴,每窝产卵1至2枚,孵化期约为20至28天,期间仅由雌鸟负责孵化和照料幼鸟。

区别辨识:白腹鸨褐黑腹鸨外观相似,但可通过较短的颈部、腿部和不同的腹部颜色加以区分。雄性白腹鸨的金色颈背、蓝灰色前颈和白色腹部是识别的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尽管全球不构成威胁,但在某些地区如萨赫勒地带的数量正在减少,受到森林化、农业扩张、过度放牧、焚烧和人类干扰的影响。

地理分布:非洲广泛分布,常见于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在南非局部地区常见,但在其他地区被认为是区域性的威胁物种。

其他:白腹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在南非的部分地区,由于商业森林化对本土草原物种构成严重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腹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腹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