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冠鸨

Red-crested Korhaan Lophotis ruficrista

红冠鸨(英文名:Red-crested Korhaan,学名:Lophotis ruficrista),是鸨形目鸨科冠鸨属的中型鸟类。其背部有独特的白色V字形花纹,颈部呈棕色灰色,头部有不明显的粉红色颈嵴,下巴和喉咙为黑色。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到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和南非。尽管其名称中包含“红冠”,但这一特征几乎总是隐藏的。

外形特征:红冠鸨体长约50厘米,重约680克。背部有鲜明的奶油色V字形标记,形成斑驳效果;头顶和眼上方为灰色,有不明显的粉色颈嵴(展示时竖立),下巴和喉咙黑色,前颈灰色,后颈淡黄色,腹部黑色;喙灰色,腿黄色。雌雄差异不大,雌鸟头部和颈部的灰色区域被淡黄色取代,背部的奶油色V字形标记和脸部的黑色区域能将其与黑鸨雌鸟区分开。

鸣叫特征:雄鸟展示时发出一系列加速的‘tic-tic-tic’点击声,随后是一连串哀婉的哨音‘sweee-swee-sweee sweet’,音量逐渐增大。这种叫声在吸引雌鸟时与附近其他雄鸟竞争。

生活习性:红冠鸨栖息于干旱的灌木丛和轻木林地带,包括荆棘国家、灌木草原和河流旁的植被,经常有长草遮蔽。它们在博茨瓦纳最常见的栖息地是金合欢和Terminalia树的草原。它们通常定居,不迁徙。以昆虫(如甲虫、蚱蜢、白蚁、蚂蚁)、小节肢动物、浆果、种子和树胶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十月持续到次年四月,高峰期在十月到十一月。雄鸟在开阔地带形成松散的集群(lek),进行竞争性叫声吸引雌鸟。雄鸟在雌鸟接近时会展开红冠。巢筑于地面,通常靠近小树苗或灌木。每窝产卵1-2枚。

区别辨识:红冠鸨黄冠鸨萨氏鸨的区别在于头部有更多的灰色,尤其是头顶,上体颜色更浅。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部和颈部的灰色区域被淡黄色取代。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其分布范围内常见,特别是在Transvaal地区,每100公顷有一只鸣叫的雄鸟;在博茨瓦纳32%的方格中记录为非常常见;在津巴布韦仍相对常见,尽管过度放牧可能在当地造成一些数量下降。

地理分布:红冠鸨分布在非洲南部,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到莫桑比克、斯威士兰和南非,包括博茨瓦纳、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红冠鸨的雄鸟在求偶展示中会垂直飞向天空,然后收起翅膀翻滚而下,看似被射击,却不可思议地脚着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冠鸨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冠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