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鹊鸲

Larwo Shama Copsychus omissus

爪哇鹊鸲(英文名:Larwo Shama,学名:Copsychus omissus),是雀形目鹟科鹊鸲属的鸟类。印尼语俗称“Larwo”或“Murai Jawa”,曾被误列为白腰鹊鸲的亚种,现依基因组、羽色及行为差异独立成种。该种为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东部特有的小型鸣禽,雄鸟上体亮黑蓝色、下体栗红,尾长呈梯形,具白色腰羽及外侧尾羽;雌鸟色暗淡,尾较短。

外形特征:体长约20-22厘米,尾长占全长过半且外端逐渐变宽。雄鸟通体上体亮黑带金属蓝光,自颏至腹及尾下覆羽为饱满栗红色;腰部纯白,外侧尾羽白色形成明显尾端斑;喙黑色,脚粉红色。雌鸟整体灰褐色,上体少光泽,喉胸淡棕,腹至尾下覆羽转为浅栗色,尾羽比例较雄鸟短,白色腰羽仍明显。幼鸟上体暗褐具锈色翼带,下体淡褐布满浅棕点斑,腰羽及尾端白色已显现,脚色粉红。

鸣叫特征:雄鸟鸣唱为持续而富变化的一连串响亮哨音与笛音,可夹杂多种其他鸟类的模仿声,但缺乏大陆画眉常见的重复乐句。日常叫声为尖锐短促的“喳”。

生活习性:留鸟,不迁徙。栖息于海拔自低地至中海拔的原始森林边缘、次生林、公园及村落庭园,尤喜浓荫而潮湿环境。以昆虫、蜘蛛等节肢动物为主食,常在林下低处单独或成对活动,飞行迅捷,尾常上下摆动。

生长繁殖:繁殖期记录于5月和8月(中爪哇)。巢筑于灌丛或矮树,每窝产卵2-3枚,卵色及孵化期资料缺。雄鸟在求偶时会竖起短小的冠羽并展示尾羽。

区别辨识:白腰鹊鸲复合群其他成员相比,本种腹部白色而非纯栗色,尾上覆羽纯白区更宽,求偶姿态独特。与同属的安达曼鹊鸲白顶鹊鸲等相比,羽色组合及鸣唱结构明显不同。幼鸟可能被误认为未熟夏威夷蚋鹟(仅见于夏威夷),但体型更大、尾更长且脚粉红色。

保护现状:IUCN: CR(极危)。因笼鸟贸易导致野外极度稀少,2006年调查显示仅在爪哇及巴厘六座城市捕获个体即逾12万只。因笼鸟贸易猖獗,野生种群已极度萎缩,虽未正式评估,但被认为已达到极危标准。

地理分布:繁殖区与非繁殖区一致,均局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中部和东部,历史上广布,现今范围严重收缩,仅零星记录于Ciletuh、Cimaja、Pelabuhanratu、Bajulmati等地,西北部因白腰鹊鸲指名亚种分布而未重叠。

其他:系统分类上曾被归入Kittacincla属,现多数学者将其与橙尾鹊鸲印度鸲等一并归入扩展的Copsychus属。笼养条件下常与其他鹊鸲杂交以改良尾色及歌喉。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爪哇鹊鸲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爪哇鹊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