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喉绿鸫鹎

Pale-throated Greenbul Atimastillas flavigula

淡喉绿鸫鹎(英文名:Pale-throated Greenbul,学名:Atimastillas flavigula),是雀形目鹎科黄喉绿鸫鹎属的鸟类。中等体型、长尾、橄榄绿色鸫鹎,以鲜明的黄色或白色喉部为最主要特征。曾被并入黄喉绿鸫鹎,现分立为独立种。分布自喀麦隆北部—苏丹西南部—埃塞俄比亚西部—刚果盆地,向南延伸至安哥拉、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及赞比亚北部,偶见于纳米比亚。偏好灌丛、疏林、河岸林、次生林及人工林的中下层,不进入浓密原始雨林。

外形特征:体长约21–22.5厘米,雄鸟翅长100–113毫米、雌鸟98–113毫米;雄鸟尾长94–109毫米、雌鸟91–105毫米。成鸟两性相似,上体自橄榄褐至灰橄榄绿不等,尾羽暗褐而羽缘橄榄绿;喉部硫磺黄或近白,胸腹淡棕至奶油色,胁部橄榄褐或绿褐,尾下覆羽中褐色。幼鸟较成鸟暗褐,喉更白,尾羽较窄而端圆。雌鸟虹膜偶呈灰白色,喉部有时更淡。

鸣叫特征:叫声粗厉而带鼻音,呈快速起伏的“犬吠式”节奏。典型的群体合唱为突然爆发的一串短促鼻音,不同个体音高有别;单独发出的“Chew”声短促刺耳。清晨及午后最活跃,常于中低层枝叶间隐蔽处鸣叫。

生活习性:留鸟,未见迁徙。栖息在海拔2000米以下开阔林地、河岸林、灌丛、果园、弃耕地及城镇花园,偶入纸莎草沼泽边缘。通常成对或小家庭群活动,偶尔加入混合鸟群。主要在林冠中层至地面觅食,以果实(如番荔枝、茄属、破布木、番石榴、芒果、辣椒)为主,兼食鞘翅目成虫及毛虫等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刚果金12–7月、乌干达与肯尼亚全年以雨季和旱季为高峰、赞比亚9–11月等。巢筑于2–10米高的树叉或棕榈叶间,由雌鸟单独用细枝、根须、枯叶及蛛网编织成杯状,10天完成,2枚卵,乳白或淡粉底色、粗端具棕红及紫灰斑点,大小约24.5×16.7毫米。双亲共同护巢,育雏期及孵化期尚无数据;有加利福尼亚记录显示存在合作繁殖迹象。已知可被赤胸杜鹃 赤胸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黄喉绿鸫鹎相比,本种喉部淡黄至白色,下体整体更淡且无暗橄榄褐色腹斑;与髭绿鸫鹎属 Bearded Greenbuls 相较体型更纤细且尾无红褐色;与绿鸫鹎相比,白喉型缺少眼上下白新月纹。亚种间差异:soror 喉近白、下体更灰淡;flavigula 喉鲜黄、下体更橄榄或棕褐。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分布广泛且能适应次生及人工生境,未来前景相对乐观。

地理分布:繁殖区:喀麦隆北部(Tibati)向东至南苏丹西南、埃塞俄比亚西部和西部裂谷,向南经加蓬、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直至安哥拉北部、乌干达、肯尼亚西部、坦桑尼亚西部、赞比亚北部及西部;近年记录延伸至纳米比亚东北。非繁殖区:无迁徙,全年居留。

其他:历史上曾与黄喉绿鸫鹎合并,分子研究支持分种,属名亦由 Chlorocichla 改为 Atimastillas。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淡喉绿鸫鹎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淡喉绿鸫鹎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