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歌百灵(英文名:Highland Lark,学名:Corypha kurrae),是雀形目百灵科Corypha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羽色偏锈红的百灵,具短冠羽、粗壮的喙及显眼的栗色翼斑,飞行时尤为醒目。分布于西非至苏丹西南部的草原、稀树草原、林缘及耕地,留鸟,成对活动。歌声甜美简单,由2–5个哨音组成。过去被归入广义的棕颈歌百灵复合体,现依据遗传、形态及鸣声的整合研究独立成种。
外形特征:体长16–20厘米,雄鸟体重40–55克,雌鸟33–49克。体型粗壮,飞行羽呈栗色,折叠时于翼面形成显眼的栗色翼斑,飞行中同样醒目。喙相对粗壮,适合以昆虫为主食。羽色存在地理变异:指名亚种kurrae上体呈葡萄酒栗色并具浓黑纵纹,喉及下体深茶褐色;亚种stresemanni体型较小,体色深,冠及上体栗色浓艳,黑纹稀少,下体深肉桂色;亚种bamendae体型亦小,上体纵纹更重;亚种henrici体小而色深,上体黑纹浓密,冠部无纹,腹部浅黄褐色;亚种batesi色偏沙褐,上体纵纹密集。
鸣叫特征:歌声为短句,通常由2个哨音组成,以数秒间隔多次重复;哨音可简单也可复杂,音调较平或带宽较大,总时长不足1秒。鸣唱时冠羽可竖起,显露后冠羽的栗色羽基。鸣唱多自低矮灌丛顶端进行,清晨及上午最活跃,日间亦间歇鸣唱,具宣示领域功能。尚未记录到翼振声。
生活习性:留鸟,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生境,包括草原、稀树草原、林缘及耕地。主要在地面觅食,偶跃起捕食飞虫。食物以昆虫为主。
生长繁殖:雄鸟在繁殖季早期于低处栖枝鸣唱,头后仰30°–40°,鸣唱前常振翼,有时(亚种henrici)伴随向上跃起数厘米至80厘米。其他繁殖细节资料匮乏。
区别辨识:体型较太阳凤头百灵大且喙更粗壮。与垂耳歌百灵相比,体型更大、体格更壮,且具可竖立的冠羽。与同属的近缘种相比,苏丹歌百灵体型较小,喙及爪相对短,下体羽色更均匀栗色,前额及冠羽“大面积栗色具黑色中央纹”。
保护现状:IUCN:尚未单独评估;原广义的棕颈歌百灵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繁殖与非繁殖区域重叠,分布于几内亚西北部及东南部、塞拉利昂北部、利比里亚北部、科特迪瓦极西部、尼日利亚中部(可能亦包括东部及东北部)、尼日尔东南部、喀麦隆、乍得西部及苏丹西南部。
其他:本种曾与棕颈歌百灵、淡色歌百灵、暗灰歌百灵、阿西歌百灵等共同置于广义的Mirafra属,现依分子系统学研究归入恢复后的Corypha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苏丹歌百灵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苏丹歌百灵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