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鹃鵙(英文名:Malayan Cuckooshrike,学名:Coracina larutensis),是雀形目鹃鵙科鸦鹃鵙属的鸟类。仅见于马来半岛丘陵及山地森林的大型灰色鹃鵙,过去曾被视为大鹃鵙的一个亚种。通体石板灰色,雄鸟面罩更浓,雌鸟下腹具明显淡色横斑;嘴厚而微钩,叫声为双音鼻音尖叫。
外形特征:体长约28厘米,体重87–102克。成鸟体羽石板灰色,雄鸟上体略深,脸部及额基绒黑色形成“面罩”;翼覆羽灰白具白缘,与黑色飞羽形成对比;腹部白色,余下体淡灰至白色并具灰色横斑,尾羽黑灰、端白(中央一对灰色)。雌鸟色淡,下体横斑更重,翼覆羽白缘更宽。嘴全黑,粗厚而微钩;虹膜成鸟深红褐,幼鸟更褐;跗蹠及趾深灰至黑色。幼鸟似雌鸟,但横斑更为浓重。
鸣叫特征:最常见叫声为响亮、尖锐的单音“queek!”,持续0.19–0.26秒,频率3500–3850赫兹,常连续发出,远闻。近距时发出多变的抱怨式咯咯声,如“kerr-i-ou、ko-iree”等,似交谈。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原始及次生山地森林、林缘及开阔地边缘,偶见于稀树草原。常单独或成对在最高树冠层活动,也见三五只追逐。以树顶及林缘的飞行昆虫、大型毛虫及其他节肢动物为主食,偶食小型果实及小型脊椎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3–8月,巢筑于高达27米的枯树叉上,杯状巢由细枝、草及蛛丝构成,外覆地衣伪装。每窝产卵2枚,蛋壳浅褐色具褐灰斑。双亲轮流孵卵并共同育雏,有遮荫护雏行为。一季可育成两窝。
区别辨识:在分布范围内无体型相似的鹃鵙。体型较小的Lalage属鹃鵙颜色虽近,但体型、嘴形及尾长比例均明显不同。钩嘴林鵙羽色更褐,过眼黑斑界限清晰。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马来半岛山地,自北霹雳州向南至雪兰莪南部及彭亨州。
其他:分类历史复杂,曾被归入大鹃鵙复合体,现基于羽色与叫声差异独立为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马来鹃鵙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马来鹃鵙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