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鹞(英文名:Pied Harrier,学名:Circus melanoleucos),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鹰科鹞属的猛禽,又称喜鹊鹞、喜鹊鹰等。以其独特的黑白羽色而著称,站立时外观类似喜鹊,飞翔时黑色的翼尖、头部至背部极为显眼。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部,越冬分布广泛,从巴基斯坦至菲律宾和婆罗洲。
外形特征:雄鸟具有引人注目的黑白羽色,头部、颈部、胸部、背部和初级飞羽为深黑色,前翼、臀部及下体其余部分为明亮的银白色。雌鸟灰褐色,上体带灰色,下体较浅,翼下具细窄的暗色横纹。成年雄鸟虹膜鲜黄色,雌鸟虹膜呈褐色,随着年龄增长转为黄色;喙黑,脚和腿橙黄色。体型:雄鸟43-50厘米长,体重254-325克;雌鸟略大,体重390-455克;翼展110-125厘米。亚成鸟巧克力棕色,翼下及腰部色浅。
鸣叫特征:繁殖季节外通常寂静无声。展示时,雄鸟反复发出类似北方鹬的‘kiiy-veee’叫声,雌鸟则发出快速的‘kee-kee-kee’声。遇警或烦扰时,发出急促的‘chak-chak-chak-cha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山脚平原、草地、河谷、沼泽、林缘灌丛等地,繁殖期后亦可见于农田和村庄附近的草地和丛林。独居,常在林边草地和灌丛上空低飞,呈‘V’字形翼展,缓缓飘浮,时高时低。晨昏活跃,夜宿草丛。主要捕食小鸟、鼠类、蛙类、蜥蜴、蛇和昆虫等小型动物,通过低空飞翔或长时间飘浮搜寻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5月至7月,成对在林缘和林间路旁求偶,雄鸟作圆周盘旋并俯冲接近雌鸟,交配在地面进行。巢建于疏林中灌丛草甸上,呈浅盘状,由干苔草构建。每窝产卵4-5枚,卵乳白色或淡绿色,孵化期约30天,雌鸟为主孵化,雏鸟晚成性,亲鸟共同抚育。
区别辨识:雄鸟黑白分明的羽色极富特色,不易混淆。雌鸟与蒙氏鹞、草原鹞的雌鸟相似,但下体更白,翼上和尾上有较多的灰色,翼下具窄的暗色横纹。与幼鸟相似的有草原鹞和白腹鹞的幼鸟。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数量有限,全球估计有10,000个体,数量可能中等下降。
地理分布: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蒙古东部至阿穆尔地区和中国东北;越冬分布自印度、斯里兰卡至中国南部、婆罗洲和菲律宾。在中国大陆,主要见于东北地区。
其他:在某些年份,当啮齿动物丰富时,一些个体可能在中国南部和东北部度过冬季。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鹊鹞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鹊鹞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