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鹞(英文名:Hen Harrier,学名:Circus cyaneus),是鹰形目鹰科鹞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猛禽。其特征为飞行时翅膀呈V字形,能在开阔地带低空飞行以听觉寻找鼠类。雄鸟呈灰蓝色,雌鸟和幼鸟则为暖褐色,所有个体具有明显的白色腰部。分布广泛,遍布欧洲、亚洲中部至俄罗斯远东,南至北非和亚洲南部。
外形特征:白尾鹞体长42-50厘米,翼展100-121厘米,雄鸟体重300-400克,雌鸟370-708克。雄鸟整体呈灰色,具白色臀部,翼尖黑色,腹部浅色。雌鸟和幼鸟为深棕色,胸部有条纹,翼下覆羽无赤褐色横斑。幼鸟与成鸟相似,但颜色稍暗。
鸣叫特征:雄鸟在求偶飞行中会发出‘che-kuk-kuk-kuk...’的叫声,雌鸟则以柔和高音的‘che-ke-ke-kek’回应。受到惊吓或生气时也会发出类似叫声。此外,还有一种‘kweeee’或‘kweeee-eh’的尖叫用于多种情境,如求食。
生活习性:白尾鹞栖息于开阔地带,包括草甸、沼泽、牧场、农田、年轻松树林,冬季分布更为广泛。它们偏好平坦或缓坡地形,能适应较高海拔,最高可达2500米。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食,如田鼠、小鸟,偶尔捕食成年雉鸡和鸭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至7月初,雄鸟可同时与2-3只雌鸟配对。巢筑于地面的浓密植被中,由雌鸟建造,主要材料为小枝和草。每窝产卵3-6枚,孵化期约29-31天,由雌鸟承担。雏鸟孵化后,最初由雄鸟觅食,后期雌鸟也会参与,雏鸟在32-42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雄鸟与乌灰鹞雄鸟区别在于体型较大,缺乏黑色横斑。雌鸟与乌灰鹞雌鸟相比,领环色浅,头部色彩平淡,翼下覆羽无赤褐色横斑。幼鸟翼短而宽,翼尖圆钝。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欧洲至亚洲中部和北部,冬季迁徙至南欧、北非、中东至中国东南部、韩国和日本。
其他:历史上曾与草原鹞和乌灰鹞被视为同一物种,现已确认为独立种类。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尾鹞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尾鹞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