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白颈鹳

African Woolly-necked Stork Ciconia microscelis

非洲白颈鹳(英文名:African Woolly-necked Stork,学名:Ciconia microscelis),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显著特征为闪亮的黑色羽毛,带有独特的白绒颈,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常在泥滩、珊瑚礁及稻田等地觅食,以鱼类、蛙类、蛇类和大型昆虫为食。

外形特征:非洲白颈鹳为中等体型,高约75至92厘米,整体呈光泽黑色,头顶黑帽边缘散布白色条纹,拥有柔软的白绒颈,腹部及尾羽覆被为白色,翅膀带铜紫色光泽,尾部分叉,通常被黑色长尾羽覆盖。喙部黑色,尖端红色,两性外观相似,但雄鸟体型较大。幼鸟色泽较暗淡,前额有时黑白相间条纹。

鸣叫特征:在巢穴附近会发出粗糙的叫声,巢中互动时会发出双音节哨声,类似白腹鹳。幼鸟乞食时发出嘶哑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各种湿地环境,如河流、湖泊边缘、洪泛平原、沼泽、泛滥牧场和水坑。也会出现在草原、耕作区,常在草火附近捕食逃离的昆虫。分布于海拔高达3000米的东部非洲。

生长繁殖:通常在旱季繁殖,偶尔雨季在苏丹北部。在树上筑巢,巢为大平台状,由细枝和干草构成。一窝产卵2至4枚,孵化期约30至31天,幼鸟异步孵化。亲鸟通过反刍喂养雏鸟,雏鸟约在55至6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白颈鹳的区别在于黑色头冠边缘模糊或呈锯齿状,而亚洲种边缘清晰。幼鸟前额有羽毛,有时黑白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塞内加尔到厄立特里亚,南至博茨瓦纳北部和南非东部。

其他:2023年,基于其异域分布和显著的羽毛及形态差异,国际鸟类学大会(IOC)将其从白颈鹳中分离出来,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非洲白颈鹳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