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蓝仙鹟(英文名:Javan Blue Flycatcher,学名:Cyornis banyumas),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鸟类。原与山蓝仙鹟视为同种,现已确认为独立物种。雄鸟拥有深蓝色上体、橙色腹部和白色腹部,而雌鸟色调较暗,头部灰褐色,翼部灰褐,尾部赤褐色,下体带有赤褐色调。分布于印尼的爪哇岛及其附近的潘奈坦岛。
外形特征:雄性爪哇蓝仙鹟展现独特的色彩搭配:深蓝色的上体,橙色的腹部逐渐过渡至白色的腹部;雌鸟则较为朴素,头、背部呈灰褐色,尾部及臀部赤褐色,下体带赤褐色调。成年雄鸟的前额至眼上区亮淡蓝色,冠羽和背部、飞羽边缘及尾羽深蓝色,飞羽内侧黑色;眼周、脸颊、耳羽及下巴黑色,喉部、胸部和两胁橙色,逐渐变为白色下体;翅下覆羽淡红褐色。雌鸟上体和雄鸟相似但颜色更暗淡,下体与雄鸟相仿但喉部和胸部颜色较浅。
鸣叫特征:其鸣唱结合了旋律优美的颤音和口哨声,穿插着尖细的‘si’或‘tsi’音符,类似梯氏仙鹟的歌声,但节奏更快、变化更多,句子更长。此外,还发出柔和的‘tac’声、刺耳的‘chek-chek’警报声和训斥般的‘trrrt-trrt-trrt’。
生活习性:栖息于密集湿润的原始和次生阔叶林中,常见于溪谷和竹林,偶尔出现在较开阔的森林、公园和花园。活动范围通常在海拔400至1200米间,但在红树仙鹟缺席的沿海森林也可降至海平面高度。主要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如苍蝇、小甲虫和蟑螂。通常成对出现,非繁殖季节则独居。在林下层捕食,通过快速从栖木起飞捕捉飞过的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全年皆可发生。筑巢于苔藓和细植物纤维构成的松散杯状巢,位于寄生植物、空心树干底部、树干旁边,偶尔在河岸或树根旁的地面上。每窝产2-3枚卵;关于孵化期和育雏期的信息尚不明确。
区别辨识:雄鸟与梯氏仙鹟相似,但上体蓝色更深,下体橙色界限不那么明显,常延伸到两侧,翅下覆羽稍暗,喙较大,主羽延长部分较长。雌鸟可能与多种其他鹟科鸟类混淆,但其胸部赤褐色和缺乏翼纹的组合通常能将其识别出来。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仅限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及其邻近的潘奈坦岛。
其他:近期的研究基于遗传和声音差异,将爪哇蓝仙鹟从山蓝仙鹟和婆罗洲的婆罗洲蓝仙鹟中分离出来,确认其独立物种地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爪哇蓝仙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