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蓝仙鹟

Dayak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montanus

婆罗洲蓝仙鹟(英文名:Dayak Blue Flycatcher,学名:Cyornis montanus),是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的鸟类。婆罗洲特有种,最近被国际鸟类联盟(IOC)认定为与爪哇蓝仙鹟不同的独立物种。雄鸟色彩鲜艳,上体深蓝色,腹部橙色,腹部白色;雌鸟较为暗淡,头灰褐色,翼灰棕色,尾红棕色,下体红棕色。

外形特征:中等体型的仙鹟,性别间羽毛差异显著。雄鸟上体深蓝,眼上方至额头亮蓝,背部、翅膀边缘和尾羽深蓝,翅膀内侧黑色;臀部亮蓝。面部黑色,耳羽、颊部、下耳覆羽和下颌黑,尤其是下颌周围蓝黑色;喉、胸、胁部橙色至橙黄色,渐变为腹部白色。雌鸟上体蓝区域替换为棕灰色,除臀部红棕色,尾羽边缘、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红棕色,眼环淡黄色,上眼睑橙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但下颌和喉较胸部颜色浅。喙黑色,基部紫灰色;腿棕色至灰粉色或淡粉红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连串旋律悠扬的颤音和哨音,夹杂着响亮的‘chek’或‘sit’声,通常混入歌曲中。

生活习性:生活在婆罗洲北部和中部山区的密集湿润原始和次生阔叶林中,常见于溪谷和竹林,偶尔出现在更为开阔的森林、公园和花园。活动于海拔400至1200米之间,主要以小昆虫为食,如苍蝇、甲虫和蟑螂。一般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单独行动。在林下层觅食,通过快速离巢捕捉飞过的昆虫,亦长时间静坐于隐蔽处。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3月至7月。巢为粗糙的杯状,由苔藓和细植物纤维构成,置于附生植物、空树干低处,有时地面、河岸或树根附近。每窝产2至3枚卵;关于孵卵和雏鸟期的资料不详。

区别辨识:加里曼丹仙鹟相比,腹部更暗(两性皆如此),雄鸟背部更深,雌鸟尾部红棕色而非蓝色。雄鸟下颌黑斑较小,雌鸟尾部红棕色而非蓝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婆罗洲山区,主要在北部分布,包括北婆罗洲和中婆罗洲的山地。

其他:加里曼丹仙鹟最初被认为与爪哇蓝仙鹟山蓝仙鹟同种,但基于遗传和鸣唱差异,最近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婆罗洲蓝仙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