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领厚嘴唐纳雀(英文名:Crimson-collared Tanager,学名:Ramphocelus sanguinolentus),是雀形目裸鼻雀科厚嘴唐纳雀属的鸟类。一种小型中美洲鸣鸟,由法国自然学家René-Primevère Lesson于1831年首次描述,其学名中的sanguinolentus源于拉丁语,意指其鲜红的羽毛。分布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偏好居住在热带湿润森林边缘及茂盛的次生林中。
外形特征:绯领厚嘴唐纳雀体长约19至20厘米,整体呈丝绒般的黑色,拥有醒目的蓝白色喙和光泽鲜艳的深红色颈环及臀部。成鸟性别相似,雌鸟可能略显暗淡。幼鸟颜色较成鸟更为暗淡,红色部分变为暗锈色至砖红色,黑色部位则呈现暗褐色。
鸣叫特征:鸣声为高音且尖锐,包含多种清脆的叫声,如ssii-p,既在停歇时发出也在飞行中鸣叫。歌曲节奏跳跃,由二至四音符的短语组成,间以停顿,如tueee-teew,chu-chee-wee-chu,teweee。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湿润森林边缘及次生林,常成对出现在中上层树冠。以昆虫为主食,也摄取多种果实,如梅拉斯特默斯和无花果。活动范围在低地至海拔约1200米,偶尔在1600米高度繁殖。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5月(伯利兹)、3月至5月(尼加拉瓜)和4月至6月(哥斯达黎加)。雄鸟在高处唱歌,比红腰厚嘴唐纳雀更具领域性。巢为紧凑型,由树叶和小藤蔓构成,有时覆盖绿苔,置于灌木或藤蔓丛中1至2.5米高的浓密枝叶中。每窝产卵3枚,蛋壳淡蓝色,带有棕黑色斑点和淡淡的薰衣草色标记。
区别辨识:与其他Ramphocelus属物种相比,绯领厚嘴唐纳雀具有独特的红色颈环和臀部,以及蓝白色喙。与红腰厚嘴唐纳雀在颜色模式上类似,但绯领厚嘴唐纳雀的红色区域更集中于颈环和臀部。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绯领厚嘴唐纳雀分布区涵盖多个公园和保护区,虽然局部地区数量稀少,但总体稳定。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包括Veracruz北部、Oaxaca北部、Tabasco和Quintana Roo)到巴拿马中部,局部地区在哥斯达黎加的太平洋斜坡。
其他:利用多种森林边缘和次生林环境,有助于抵御潜在的栖息地丧失威胁。尽管如此,局部地区如墨西哥的Chiapas,因大面积森林砍伐导致其分布范围有所缩减。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绯领厚嘴唐纳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绯领厚嘴唐纳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