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顶丛唐纳雀(英文名:Sooty-capped Chlorospingus,学名:Chlorospingus pileatus),是雀形目雀鹀科灌丛唐纳雀属的鸟类。小型的灌丛唐纳雀,以黑色头冠和明显的白色眉纹为显著特征,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的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体长约14厘米,体重16至24.1克。头部呈烟灰色,有宽白侧冠纹,从眼睛前方延伸至颈部侧面,有时向眼睛方向有分支;上部橄榄色,飞羽暗淡,边缘橄榄黄,尾羽橄榄色。喉咙微白,带有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与宽阔的橄榄黄色胸带形成鲜明对比,这种颜色延伸到两侧、胁腹和尾下覆羽;下胸部中心和腹部黄白色。成年鸟性别相似,幼鸟头部呈黄褐色,下方较暗淡,眉纹橄榄色较淡。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尖细的‘tsit’音,有时连续不断或随后是‘t-z-z-z-z-zit, chat-t-t-t-, zwee-zwee-zwee...’等音调;还有一种高双音‘zit’或‘zeet’,以及各种尖锐的‘tsip’和‘tseep’声;短促的叽喳声和啾啾声。黎明时,雄鸟会发出刮擦而快速的‘see-chur see-chur see-chur see see see-chur’歌声,被描述为愉快、略带嘶嘶声的快速‘sit-sit swíee-d-d-d-d-d-d sit-a-wit’。
生活习性:栖息于云雾湿润的山地森林、湿润的矮树丛和高大的次生林,偶尔出现在牧场中的小片林地,若靠近高大森林则更常见;海拔约1500至2850米,或接近树线;在哥斯达黎加,主要见于塔拉曼卡山脉上方2000米处和蒂拉兰山脉上方1600米处。以小群或松散的小群活动,由2至6个个体组成,其他时间与较大群体相关联,偶尔可达20至40只鸟;与多种其他物种混群,如黄䴕雀、新世界莺鸟(Parulidae)和其他小型鸟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报告为哥斯达黎加的2月至7月。捍卫繁殖领地,可能是合作繁殖者,几个成鸟在同一巢穴中被观察到。巢穴为柔软、庞大的杯状结构,由苔藓、地衣和胡须苔(Usnea)制成,内衬精细的草或细黑根,位于裂缝、垂直河岸顶部或密集低矮灌木下的苔藓簇中,或在树枝上的寄生植物中,高达11米。每次产卵1至2枚,卵白色,有粉红棕色斑点,主要在大端;关于孵化期和雏鸟期的信息未知;三只或更多成鸟可能照顾雏鸟。
区别辨识:与普通丛唐纳雀相比,乌顶丛唐纳雀头部更黑,眉纹更为明显。在Irazu-Turrialba地区的某些个体更灰,缺乏下体的黄色。幼鸟头部呈褐色,下方较暗淡,眉纹橄榄色较淡。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哥斯达黎加中部至巴拿马西部(Ngäbe-Buglé)的山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乌顶丛唐纳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乌顶丛唐纳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