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唐纳雀(英文名:Common Chlorospingus,学名:Chlorospingus flavopectus),是雀形目雀鹀科灌丛唐纳雀属的鸟类。分布广泛,自墨西哥西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的中美洲和南美洲高山区可见其踪迹。具有橄榄色上体,灰白至褐色头部,鲜明的眼后白色斑块,喉部及下体呈淡黄色,腹部偏白。
外形特征:丛唐纳雀体型小巧,长约13.5厘米,平均重约20克。头部颜色多变,从灰色到褐色不等,眼周有显著的白色斑块,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色逐渐变为白色腹部。幼鸟相比成鸟颜色更深,上体更棕色,下体更暗,眼后斑块较淡。不同亚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涉及头、喉及胸部的颜色、斑纹以及眼部标记。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tseeet’或‘chit’声,叫声多样,各地种群的歌曲差异显著。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400至2300米的云雾森林,偏好茂密的下层植被和邻近的灌木空地。以小群体形式活动,加入混群觅食,主要食物为昆虫、蜘蛛、小果实和花蜜。通常在树冠层至地面活动,偶尔下地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多在4月至6月,筑巢于树上或地面上,由苔藓、草、叶和细根构成,内部铺有细腻纤维。每窝产卵2枚,偶见3枚或仅1枚,卵壳呈淡白色,带有棕色、肉桂色和红色斑点。雌鸟孵卵,孵化期约为14天,双亲共同喂养雏鸟,雏鸟期大约13至14天。
区别辨识:与乌顶丛唐纳雀的区别在于后者头部更黑,有明显的白色眉纹而非眼后斑块。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从墨西哥西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常见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秘鲁的特定海拔范围内。
其他:丛唐纳雀在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但由于其适应力强,即便在次生灌木林和狭窄的森林走廊中也能生存。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丛唐纳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丛唐纳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