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细亚交嘴雀

Cassia Crossbill Loxia sinesciuris

喀细亚交嘴雀(英文名:Cassia Crossbill,学名:Loxia sinesciuris),是雀形目燕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仅限于美国爱达荷州南部的南丘陵和阿尔比恩山脉的洛基山松林中。这种独特的鸟类以它的交叉喙而著称,这一特征是为了撬开当地的松果获取种子。曾被认为是红交嘴雀的其中一个叫声类型,但在2017年被确认为独立物种,具有生态隔离和遗传差异。

外形特征:喀细亚交嘴雀体长约18-20厘米,体重介于28.8至43.9克之间。成年雄鸟通常呈深砖红色或橙红色,翅膀和尾巴为暗棕色,带有深V型凹口。雌鸟和幼鸟为均匀的橄榄绿或灰绿色,胸部和臀部泛黄绿色,喉部颜色较淡。幼鸟与成鸟相比,翼羽覆羽边缘有淡黄色。腹部羽毛在幼鸟时期重叠着深棕色条纹。

鸣叫特征:喀细亚交嘴雀的鸣叫声独特,尤其是其飞行叫声,音调较低,干涩而重复,通常被描述为“dip-dip-dip”。这种叫声有助于区分它与红交嘴雀的其他叫声类型。

生活习性:喀细亚交嘴雀主要栖息在南丘陵和阿尔比恩山脉的成熟和老树龄的洛基山松林中,这里是它们特有的生存环境。它们全年定居于此,形成小群,很少访问喂食器。喀细亚交嘴雀依赖于松果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生长繁殖:喀细亚交嘴雀在三月至七月间繁殖,四月开始筑巢,巢杯状,由枝条、草和针叶构成。雄鸟通过歌唱、飞翔和喂食松籽吸引雌鸟,成功交配后会积极防御雌鸟不受其他雄鸟的干扰。雌鸟产卵2-6枚,孵化期约12-16天。

区别辨识:喀细亚交嘴雀红交嘴雀的其他叫声类型主要通过鸣叫声和歌曲区分,特别是在飞行中的叫声。此外,喀细亚交嘴雀的喙更深更厚,适应于开裂当地坚硬的松果。

保护现状:IUCN:NE(未予评估)

地理分布:喀细亚交嘴雀仅在美国爱达荷州西北部的南丘陵和阿尔比恩山脉的洛基山松林中繁殖。

其他:喀细亚交嘴雀的生存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包括极端高温导致松果过早散播种子和山松树皮甲虫的侵袭,这可能进一步减少其食物来源。预计到本世纪末,洛基山松林可能从南丘陵和阿尔比恩山脉消失。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喀细亚交嘴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喀细亚交嘴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