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黄腰丝雀

Reichenow's Seedeater Crithagra reichenowi

肯尼亚黄腰丝雀(英文名:Reichenow's Seedeater,学名:Crithagra reichenowi),是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的小型鸣禽,曾被认为是黑喉丝雀的亚种。其独特的黄色臀部在飞行中尤为显眼,广泛分布于东非的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直至坦桑尼亚南部。

外形特征:体长10-11厘米,体重9.4-13克,是一种体型较小、尾短、具斑纹的雀类,拥有醒目的亮黄色臀部。头部特征包括浅色前额、宽阔的棕色眼纹、棕色的脸颊或白色的面颊斑块、短而宽的暗棕色颧纹;上体呈淡棕色,背部和肩部有深棕色条纹,臀部鲜黄;尾巴深棕色,边缘和尖端灰白色;翅膀覆羽深棕色,边缘白黄色,形成明显的翼带;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深棕色,次级和三级飞羽边缘淡棕色,三级飞羽还带有灰色尖端和宽泛的浅棕色边缘;下颌和喉咙白色,上胸温暖的棕色,胸部有较暗的条纹,其余下体白色或淡棕色,侧腹带棕色并有较暗的条纹。两性相似,幼鸟与成鸟类似,但上胸更偏棕色且有更宽的斑点,下体其余部分有条纹。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一连串丰富快速的颤音、颤鸣和哨声,例如“chipiti-seeu-tisipitisiew-tisipitispit-tsisew-sipichew-chew-chew-tsip-tsip-tsip”,反复吟唱。叫声包括上升的‘tweee’和干燥的‘chit’或‘chit-chee’,有时为更长的口哨声‘chit-chee-chiddly-oo’。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低山干燥的灌木丛生地带,包括灌木丛、荆棘灌木丛、开阔林地、河谷以及农田边缘,海拔从海平面至2430米。主要以开花植物的种子和少量昆虫为食。在植被中不引人注目地觅食,常在花穗和地面寻找食物。通常成对或小群活动,非繁殖季节可达50只的大群,常见于水坑附近。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2月至次年6月或7月,具体细节知之甚少。巢由植物纤维、绒毛、根须、草茎和蜘蛛网构成的小杯状,置于低矮灌木或树上的枝条上。每窝产3枚卵,卵呈蓝白色,带有淡紫色斑点和小的棕色和黑色斑点。

区别辨识:黑喉丝雀的区别在于上体颜色更深、更单一,前额呈淡棕色,有明显的眼眉,喉咙白色,胸部棕色,胸部和侧腹有更深的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东南苏丹较为罕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从吉布提、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延伸至坦桑尼亚南部。

其他:原属Serinus属,后因基因分析显示该属并非单系群,被重新分类至Crithagra属。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肯尼亚黄腰丝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