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嘴沙雀

Desert Finch Rhodospiza obsoleta

巨嘴沙雀(英文名:Desert Finch,学名:Rhodospiza obsoleta),是雀形目燕雀科巨嘴沙雀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的棕色真雀,广泛分布于南欧亚地区。其分类曾一度复杂,曾被归入Fringilla、Bucanetes、Carduelis和Rhodopechys等属。该鸟平均翼展约为26厘米(10英寸),具有厚实的黑色喙,黑白相间的飞羽和尾羽,以及翅膀上独特的粉红斑纹。雌鸟颜色较雄鸟淡,但除此外,两性的色彩模式相似。

外形特征:巨嘴沙雀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沙色锥嘴雀,身长14.5至15厘米,体重17至28克。雄鸟拥有从额头基部延伸至眼的宽黑线,头部、颈背及上体(含臀部)呈淡沙褐色,新鲜羽毛时略带粉色,磨损后转灰,脸部更偏暖调的沙黄色;尾羽黑色,边缘泛白;翼上的中覆羽淡沙色,尖端深粉红,大覆羽边缘鲜亮粉红,翼其余部分黑色,边缘浅粉,主羽宽缘白色或银白色,次级飞羽宽缘淡玫瑰粉,端部白色或淡粉,三级飞羽黑色,边缘对比鲜明的白色或淡沙色;下体淡沙褐色,腹部至尾下覆羽更白。雌鸟类似雄鸟,但色调更淡,缺乏粉色,黑线缺失,翼覆羽同体色,翼及次级飞羽的粉边和尖端较少,喙色从黄角质到暗棕或黑色不等。幼鸟似雌鸟,但翼更暗,翼覆羽及三级飞羽尖端呈淡黄棕色,主羽基部灰色,次级飞羽基部淡粉色,喙色暗稻草黄,尖端暗色。

鸣叫特征:巨嘴沙雀发出一系列类似翻滚的、随机音符组成的鸣唱,通常带有粗糙、嗡嗡的质感。叫声包括‘chip’和‘chink’声,以及嗡嗡的喘息声。

生活习性:巨嘴沙雀栖息于低地和亚高山的干燥、半干旱环境,如开阔平原、半沙漠和干河床,植被稀疏,有低矮灌木、树丛和零星树木,绿洲和盐生植物(Haloxylon)林地,也出现在灌溉区域和农田边缘,尤其是果园和葡萄园;在中亚和南亚,它们出现在果园、大型花园、公园和城市路边树,甚至大城市中心。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400米,有时更高,例如在土库曼斯坦,繁殖后的群体会升至2000米。巨嘴沙雀主要是居民鸟,但在某些地区会有局部迁徙,从6月结束或在10月至3月间游荡离开繁殖区。在南哈萨克斯坦,迁徙时间为8月底至11月初,返回时间为3月中旬至5月初;在吉尔吉斯斯坦,8月末离开繁殖区,9月初达到迁移高峰,2月中旬返回。在中国西部(新疆)和南土库曼斯坦基本定居,仅在严冬时移动,天气允许时于4月返回;迁徙群体飞越开放沙漠区域。在以色列南部埃拉特地区,冬季访客从10月底开始,主要抵达时间为11月,持续至3月底;也是伊拉克东部、伊朗海湾沿岸、中亚和南亚阿富汗的非繁殖季访客。在巴基斯坦,大部分时间在俾路支斯坦(奎达地区)定居,但从3月底起数量增加,而在北区,不规律的非繁殖季访客至奇特拉尔和西北边境省。在黎巴嫩贝卡谷地,冬季访客稀少或罕见(也有单个夏季记录)。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3月末至7月,通常产两窝。一夫一妻制,配偶关系持久,即使在非繁殖年也会保持。独居或松散集群繁殖。领地性。配对在冬季群解散前发生。展示数据有限,包括雄鸟从高处显眼位置的歌唱展示,雄鸟对雌鸟的求偶喂食(持续至育雏阶段),雌鸟乞食展示时翅膀颤抖。巢由两性共同建造,主要由雌鸟完成,构造松散的杯状巢,主要材料为枝条、植物茎、纤维和绒毛,偶尔加入动物毛发或皮毛和碎布,放置在灌木或低树的枝叉上,距离地面1至5米(极少数情况下高达25米)。在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巢常建在柽柳(Tamarix)或Arthrophytum上;在农业区,则常见于果园内的Prunus、葡萄(Vitis)或开心果树(Pistacia),以及桉树(Eucalyptus)、金合欢(Acacia)或松树(Pinus)、杨树(Populus)、榆树或桑树(Morus)。每窝产4至6枚蛋,颜色从白色到淡蓝绿色,带有细小的黑色或紫色斑点和条纹;孵化由雌鸟承担,周期为12至15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和照顾,育雏期为13至14天;幼鸟在接下来的14至16天内完全独立。繁殖成功率波动:在土库曼斯坦研究中,119枚蛋中有18.5%不育,54%的蛋在孵化前丢失,22%的雏鸟在育雏期死亡;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研究中,50%的蛋成功孵化至离巢阶段(平均每巢2.6只幼鸟),两研究中的捕食者包括欧亚喜鹊纵纹腹小鸮、野猫(Felis silvestris)、蛇和蚂蚁,还有些巢因强风被摧毁;在以色列的67个巢中295枚蛋,60%孵化,16%不育,24%因捕食、人类干扰或天气原因丢失。

区别辨识:巨嘴沙雀的辨识特征在于其独特的沙色外观,黑色和粉红色的翼部,以及明显的黑线(雄鸟)。它与同属的其他种类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色彩对比和体型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覆盖了从土耳其东南部向东穿过哈萨克斯坦南部、中国新疆西部至内蒙古中部;向南延伸至埃及的西奈半岛、沙特阿拉伯中部、伊朗东南部、阿富汗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非繁殖区主要为短期向南迁移。

其他:近年来的研究揭示,巨嘴沙雀与绿雀属(Carduelis或Chloris)的绿雀关系更为密切,这由DNA序列分析、鸣唱特征和黑色眼纹的存在所证实。遗传学上,它似乎非常接近绿雀的共同祖先。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巨嘴沙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巨嘴沙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