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岛鹦嘴雀

Maui Parrotbill Pseudonestor xanthophrys

毛岛鹦嘴雀(英文名:Maui Parrotbill,学名:Pseudonestor xanthophrys),是雀形目燕雀科毛岛鹦嘴雀属的鸟类。仅存于毛岛东部海拔1200至2150米的湿润森林中。2016年估计其数量在250到540只之间,但最近的评估显示数量已降至不足150只。历史上的化石记录表明,这种鸟曾广泛分布在低至200-300米的干燥森林,以及莫洛凯岛。

外形特征:毛岛鹦嘴雀是一种较大的夏威夷蜜雀,体长约14厘米,体重介于20至25克。雄鸟比雌鸟大,具亮黄色的胸部、脸颊和腹部,翅膀、头部、尾巴和背部呈橄榄绿色,有明显的黄色眉纹。上喙弯曲呈暗灰色,下喙象牙白色,扁平似凿。雌鸟的色彩较淡,腹部呈淡黄色,喙较小。雏鸟背部灰绿色,腹部浅灰色。

鸣叫特征:其鸣声由一系列‘cheer’音组成,节奏慢且音质丰富,不同于‘ākepa。此外,还有一种短促的‘cheer-wee’叫声。

生活习性:毛岛鹦嘴雀栖息于未受干扰的湿润森林,以昆虫为食,利用强壮的喙部从树木和灌木如‘ākala、kanawao和‘ōhi‘a lehua中剥开树皮和木材,寻找藏匿的昆虫。成对活动,保卫着大约2.3公顷的领地。

生长繁殖:它们是一夫一妻制,繁殖季节从11月至6月。雌鸟用Usnea苔藓和pūkiawe树枝建造杯状巢,位于离地面约12米高的地方。每季仅养育一只幼鸟,雌鸟孵化16天。幼鸟在父母身边学习觅食技能,依赖时间长达五至八个月。

区别辨识:与之相似的是夏威夷绿雀茂岛短镰嘴雀,但‘Amakihi体型更小,喙细长,常吸食花蜜。茂岛短镰嘴雀在大小、形状和行为上非常接近,但上喙更细长,更为罕见。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

地理分布:仅限于毛岛东部高海拔的湿润森林,具体区域在Pu‘u ‘Alaea、Kuhiwa Valley、Lake Waianapanapa和上Kīpahulu Valley之间,总面积不足2020公顷。

其他:历史上并无夏威夷语中的通用名称,2010年命名仪式中,当地委员会选定了kiwikiu作为其夏威夷名,意指其弯喙和隐秘的生活习性。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毛岛鹦嘴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毛岛鹦嘴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