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朱雀

Dark-rumped Rosefinch Carpodacus edwardsii

棕朱雀(英文名:Dark-rumped Rosefinch,学名:Carpodacus edwardsii),是雀形目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较为罕见,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暗粉色的整体色调,雄鸟头部侧方和眉纹明亮粉红,翅膀棕色,腹部色彩较浅。雌鸟整体呈现暗褐色,具有淡色眉纹。分布于中国西藏、四川、甘肃南部至云南西北部,尼泊尔中部至中国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等地。

外形特征:雄鸟头部侧方、眼上纹为明亮的淡粉色,眉纹上方、颊部和颈部侧面为酒红色;头顶、颈背和背部棕色,带粉色晕染,密布深色条纹,臀部和尾羽覆羽无条纹;尾羽黑褐色,边缘暖红褐色;上翼深棕色或黑褐色,细边粉色棕色;下颊、前颈侧至喉部亮粉色,胸部酒红或深紫红色,下腹和两胁淡粉色或粉色棕色,两胁细条黑纹,尾羽下覆羽棕黄色。雌鸟几乎全身暗淡的黄褐色;面部细条深棕色,窄淡黄白色眉纹;下巴和喉部淡黄白色,条纹深棕色,条纹在黄褐色下体上更宽;喙上颚棕色,下颚较淡角质色;腿深肉棕色。

鸣叫特征:通常发出金属质感的短促或急促叫声,如'twink'、'tswii'或'zwiih';报警或焦虑时发出沙哑的'che-wee'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拔3050至4270米的高山森林地带,包括云杉、杜鹃和冷杉林下的灌木丛、密集的竹丛、刺篱和玫瑰丛中。非繁殖季节会降至较低海拔,如2000至3700米的高度。主要以小型种子为食,包括草籽和野生玫瑰的果实,偶尔也会食用落下的山楂果,还会从杜鹃花中吸食花蜜。常在地面觅食,接近遮蔽处,很少在树或灌木中高处活动。一般性情羞怯,受惊扰时迅速躲入遮蔽。

生长繁殖:繁殖期大约在6月至8月,筑巢于海拔3500至4500米的高山疏林灌丛地带,巢呈杯状,由枯草茎、草叶和细根等构成,内部铺垫兽毛,每窝通常产卵4枚,卵呈蓝色,带有黑色或深紫色斑点。

区别辨识:雄性棕朱雀暗胸朱雀的区别在于更淡的粉色眉纹和喉部侧面,暗色臀部,上体无红色晕染,额部和前额无红色;与玫红眉朱雀相比,体型更大,外观不那么苗条,颜色更深沉、更暗淡的粉色。雌鸟暗朱雀比其他相似的雌鸟朱雀条纹更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甘肃南部至四川西部,尼泊尔中部至中国甘肃南部和四川西部,缅甸北部和云南西北部。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海拔较高的高山森林和灌丛地带,非繁殖季节会降至较低海拔。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