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斑鸭

Freckled Duck Stictonetta naevosa

澳洲斑鸭(英文名:Freckled Duck,学名:Stictonetta naevosa),是雁形目鸭科点斑鸭属的鸟类。其亲缘关系与其它鸭雁类较为疏远,为点斑鸭属唯一代表。这种中等体型的水鸭以其大脑袋上的高峰冠和全身黑褐色羽毛上遍布的白色或浅棕色斑点而易于识别。雄鸟在繁殖季节拥有红色的喙基,喙部整体呈上翘的铁灰色。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除北、南、塔斯马尼亚地区。

外形特征:澳洲斑鸭体长50-56厘米,体重在雄鸟中可达747-1130克,雌鸟为691-985克。其独特的外观特征在于头部略带峰冠,喙部弯曲似滑雪跳台,雄鸟繁殖季时喙基变红。全身羽毛呈深灰至黑色,实际为暗灰褐色,下体覆盖有温暖的棕褐色尾下覆羽。翼下羽毛为较淡的灰色,没有翼镜。雌鸟的羽毛色彩较淡,对比度低,雄鸟非繁殖季时喙基颜色转淡。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浅,具有更细更深的奶油色斑点,约6个月时开始显示雄鸟特征的喙色变化。

鸣叫特征:通常保持沉默,叫声在野外难以察觉。成年个体发出的声音被描述为柔和的咆哮或嘶嘶声,其中‘Raucous Roar’为两性共同的发声,开口发出,声音略显哀怨和颤动。雄鸟的‘Axle-grind’则是一种复杂的双音节吱吱声。雌鸟会发出喉音的咕噜声,遇险时发出响亮的剪切式咆哮,保护巢穴或幼鸟时声音更加激烈。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内陆淡水湖泊和沼泽地带,周围有丰富的浮游植物和边缘植被,如Muehlenbeckia、茶树(Melaleuca)或芦苇草(Eragrostis)。在非繁殖季,也会出现在沿海咸水或高盐水的泻湖和泛滥平原,尽管不会进入海洋或河口环境。饮食以素食为主,包括藻类、种子、水生植物的绿色部分、少量昆虫等。觅食方式多样,包括在浅水区翻转身体、底部过滤、涉水觅食和沿岸啄食,仅在逃避危险或沐浴时潜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受洪水条件影响,大致在6月至12月,幼鸟在1月至2月可见于西澳大利亚东南部。巢由精细编织的枝条和碎片构成,加入少许绒羽,位于芦苇丛、Muehlenbeckia cunninghamii或水面附近,有时占据其他水鸟如水雉的巢。平均产7枚浅奶油色蛋,大小至少为62.4-64.2毫米×45.3-47毫米,平均重量75.9克。孵化期约为26-31天,仅由雌鸟承担,期间雄鸟守护。雏鸟出生重约40-50克,体覆淡灰色绒毛,下体更浅,腿为淡灰色,喙呈灰蓝色,虹膜黑褐色。幼鸟在大约7-9周后离巢。

区别辨识:澳洲潜鸭相比,澳洲斑鸭缺乏明显的腹部白色斑块。幼鸟与雌鸟相似,但色浅,斑点更细腻。成年雄鸟的特征性喙色在约6个月时开始显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全球数量不稳定,估计在7,300至17,000成熟个体之间。主要威胁来自误将保护物种当作猎鸟射击,以及湿地因水利工程破坏。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包括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和昆士兰州,以及南澳大利亚和西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在干旱期,会分散至沿海和近海湿地。

其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机构建立了繁殖计划以辅助澳洲斑鸭种群的补充,包括Hunter Wetlands Centre Australia、Slimbridge Wetlands、Melbourne Zoo等。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澳洲斑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澳洲斑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