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黄鹨(英文名:Buffy Pipit,学名:Anthus vaalensis),是雀形目鹡鸰科鹨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中南部及东部的平原和开放地带。其显著特征为较大型的体态,拥有淡黄色的尾羽外侧,背部平滑或仅有轻微斑纹。
外形特征:沙黄鹨体长约16至18厘米,体重介于23至36.6克之间。其上部体色较淡,呈淡黄色调,与纯背鹨相比更为明显。头部有一条淡色眉纹,下喙基部呈粉红色。胸部有淡淡的斑点,腹部及两侧为淡黄色。幼鸟则具有斑驳的体色。
鸣叫特征:沙黄鹨的鸣叫为重复的'tchreep-churup'声,而当受惊时会发出'sshik'的叫声。
生活习性:沙黄鹨通常独居或成对出现,但在冬季可能形成小群。它常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场、烧过的田野以及盐滩边缘活动,频繁摆动尾巴。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以及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记录显示,沙黄鹨在津巴布韦的繁殖时间从7月至2月,在南非则是8月至12月。巢穴为地面搭建的敞口杯状结构。
区别辨识:与纯背鹨极为相似,但可通过沙黄鹨的粉红下喙基部而非黄色来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沙黄鹨分布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埃斯瓦蒂尼、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物种系统学历史中,沙黄鹨的分类曾有过变动,目前包含多个亚种,一些分类学观点认为纯背鹨的部分亚种应归入本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沙黄鹨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沙黄鹨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