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鹡鸰(英文名:Forest Wagtail,学名:Dendronanthus indicus),是雀形目鹡鸰科山鹡鸰属的鸟类。俗名: 刮刮油、林鹡鸰、树鹡鸰,栖息于各种林地,不同于其他鹡鸰偏爱水边,山鹡鸰在林间穿梭,以昆虫为主要食物。
外形特征:山鹡鸰拥有16至18厘米的体长,体重14至17克。成鸟具有突出的长而白的眉纹,上胸两条黑色月牙形胸带。上体呈绿带棕灰色,黑色翅膀上有两道宽大的白色翼斑。亚成鸟的颜色更为褐色,上体绿色较少,胸带较窄且可能不完整。下体白色,有时侧翼淡黄或淡褐色,胸前具两条黑色新月形带,中央较宽。翼下覆羽白色,翅膀下的飞羽暗灰色,基部白色形成翼斑。虹膜深棕色,上喙暗灰色,下喙粉红色,有时尖端暗色,腿浅粉色。
鸣叫特征:山鹡鸰的鸣唱为重复4至5次的双音节“tsi-fee”,叫声为飞行中发出的短促清脆的有金属质感的“pink”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次生林和开阔林地,海拔可达1800米。常见于多种森林环境,包括落叶和常绿混交林,有时纯松树林,偏好光照充足的年轻栎树林。经常出现在溪流和小径旁。冬季,也会出现在种植园、公园、竹林、红树林等地。
生长繁殖:繁殖期主要在4月至6月,一夫一妻制,领域性。巢由雌鸟建造,雄鸟陪同,位于离地2至7米高的小树上,通常靠近溪流。巢呈紧凑杯状,由枝条、叶子、细草和根茎构成,内衬毛发、羊毛、兽毛或苔藓根。每窝产4至5枚卵,仅雌鸟孵卵,雄鸟喂食。雏鸟由双方喂养,孵化和离巢时间未详细记录。
区别辨识:山鹡鸰的翼斑和胸部花纹极具特色,尾部摇摆方式为两侧而非上下。与Motacilla属的其他物种相比,其栖息地和行为模式明显不同。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中国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俄罗斯远东至中国东南部,罕见于日本南部。越冬区遍及南亚和东南亚,南至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和大巽他群岛。偶尔北至韩国和日本西南部。
其他:在泰国,山鹡鸰与西黄鹡鸰共同栖息。在日本,1970年代早期首次记录到繁殖。在印度东北部,仅偶尔繁殖。在缅甸西南部的繁殖报告未得到证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山鹡鸰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山鹡鸰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