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文鸟(英文名:Chestnut Munia,学名:Lonchura atricapilla),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文鸟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羽色丰润的红褐色雀鸟。头部至颈背呈光亮黑色,上体深栗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红栗色,尾羽末端金橙至淡金色。腹部中央至大腿黑色或深棕色,虹膜深棕色,眼环暗灰色,喙灰蓝至淡蓝色,腿脚暗灰色。原生于东南亚,广泛分布于印度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亦被引入多个地区。
外形特征:体长11-12厘米,体重10.1-15.8克。雄鸟指名亚种头至颈背及胸部光亮黑色,上体深栗色,臀部和尾上覆羽红栗色,最长尾羽和尾羽边缘金橙至淡金色,腹部至大腿黑色或深棕色。雌鸟类似雄鸟,但头部光泽较弱,上体颜色较浅,黑色腹部斑块较小。幼鸟全身暖褐色,喙起初黑色,离巢后不久变为暗灰色。
鸣叫特征:软接触叫声清晰的'pee'或'peet',响亮接触叫声'pink! pink!',雌鸟音调更高。歌曲系列包括轻微点击声(几乎人耳听不到),随后是延长的'weee...',结尾一系列滑音。
生活习性:常见于草地,包括象草、开阔湿地、淡水沼泽和沿海红树林的咸水边缘,以及稻田;也会出现在花园中。主要栖息于低地,从海平面到海拔800米;在喜马拉雅山脉可达1200米,在婆罗洲可达1700米,在苏拉威西可达1150米。居民种,有局部移动;在婆罗洲观察到季节性海拔迁移。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6月至9月,印度次大陆和泰国中部(曼谷地区);马来半岛从12月中旬到10月中旬(雄鸟维持大型睾丸长达53周,以响应当地食物供应激增而繁殖);新加坡3月至8月;在婆罗洲全年繁殖,沙巴3月至8月(11月发现处于产卵状态的雌鸟),砂拉越5月至10月;菲律宾全年繁殖。有时形成松散的群体。求偶时,雄鸟口叼草茎,然后直立或垂直姿态,头、背部和腹部羽毛蓬松,向雌鸟点头,放下草茎,发出持续超过10秒的复杂歌曲,同时上下摆动。
区别辨识:与三色文鸟的主要区别在于腹部颜色,栗腹文鸟腹部为白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澳新界:印度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
其他:1995年前,栗腹文鸟曾是菲律宾的国鸟,因其砖红色背部在飞行时可见,当地人称之为'mayang pula'(红maya)。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腹文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腹文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