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腰梅花雀(英文名:Black-rumped Waxbill,学名:Estrilda troglodytes),是雀形目梅花雀科梅花雀属的小型鸟类。其特征为背部黑色,尾部呈方形,下体略带粉色,分布于非洲南部,包括毛里塔尼亚至利比里亚,东至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西部。该鸟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范围约为2,000,000平方公里。
外形特征:黑腰梅花雀身长10厘米,平均寿命约5年。雄鸟腹部有淡粉色,而雌鸟腹部颜色较深,雌雄鸟的腹部颜色差异明显。繁殖期间,雄鸟会将尾羽立起。该鸟喙部似涂有一层蜡,眼睛周围有红色羽毛。与同类相比,黑腰梅花雀的身体没有横纹。
鸣叫特征:鸣叫声包括尖锐的“chuur”声、“chew-tch-tch”声、鼻音下降的“jeeeu”声以及拉长的上升调“chihooee”。其歌声响亮而爆发力强,通常为‘tche-tcheeer!’或‘chee-eeer!’,第二音节上升,有时也会发出‘t’chu-weee’,最后一音节下降。
生活习性:黑腰梅花雀栖息于干燥的稀树草原、耕地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它们在雨季可能成为繁殖访客,如在加纳沿海灌木丛中3月至11月以及乍得萨赫勒区7月至10月。以草籽和草本植物种子为主食,也会吃小昆虫,包括白蚁。成对或小群觅食,有时混入大群中,与其他梅花雀科鸟种一同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塞内加尔和冈比亚为7月至12月,托戈10月可见最近离巢的幼鸟,尼日利亚7月和8月有产卵记录,苏丹和肯尼亚6月至7月有繁殖记录。求偶时,雄鸟会衔着草茎,头部高举,腹部和侧翼羽毛膨胀,尾巴向雌鸟弯曲,双腿伸展并屈曲,同时上下摆动,有时头转向雌鸟,草茎左右摇晃,逐渐接近雌鸟。巢由干草头组成,呈球状,位于地面,藏于高草丛或茂密灌木丛底部。每窝产卵4-5枚,孵化期11-12天,幼鸟裸体,皮肤粉红,几天后变为粉灰,喙部有白色C形肿块和黑色基部的白色乳头。幼鸟期17-20天,之后返回巢中过夜。
区别辨识:与普通梅花雀相比,黑腰梅花雀具有黑色臀部,背部无条纹,尾部白色,尾端呈方形。雄鸟面部下方有淡淡的粉红色,雌鸟则无此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当地分布零散,某些地方常见,例如冈比亚部分地区。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较为常见,在肯尼亚则较少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毛里塔尼亚至利比里亚,向东至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西部。此外,已被引入法国的瓜德罗普、美国的波多黎各等地。
其他:黑腰梅花雀的巢有时会被针尾维达雀寄生,学名针尾维达雀。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腰梅花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腰梅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