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梅花雀(英文名:Grey Waxbill,学名:Glaucestrilda perreini),是雀形目梅花雀科 Glaucestrilda 属的鸟类。常见的梅花雀,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的湿润地带。该鸟种以灰白相间的羽毛、黑色尾巴和醒目的红色臀部为显著特征,常见于中西部、中部及东南部非洲,包括津巴布韦、加蓬、安哥拉、南非等地。其全球分布面积估计约671,000平方公里。
外形特征:成年黑尾梅花雀体型小巧,体长约10.5至11厘米,重量在6.1至9克之间。雄鸟标本种(incana)以上下身珍珠灰色为主,眼周有黑色条纹,红色臀部和上尾覆羽,尾巴黑色;腹部和两胁呈烟灰色,下尾覆羽黑色。眼睛深棕色,眼圈黑色;喙蓝灰色,尖端和切割边缘更黑;腿色从暗蓝灰到黑色。雌鸟相似于雄鸟,但下腹和两胁颜色更深。幼鸟比雌鸟淡,无黑色眼纹。incana亚种比标本种略小且色泽更浅,臀部红色更鲜亮。
鸣叫特征:黑尾梅花雀的联系叫声是一声尖锐的“pseeu pseeu”哨音,频率约4.5kHz,音调先升后降,持续时间约0.3秒;雄鸟的叫声则为哀怨的长音“fweeeee”,频率约3.6kHz,开始和结束音量较轻,持续时间约0.8秒,有时会随后跟短音。
生活习性:偏好开放的林地环境,有分散的树木和草地,常出现在低地和中海拔常绿森林边缘、Cryptosepalum森林、竹林、密生河岸森林、次生植被和灌木丛,以及岩石附近的轻型Miombo(Brachystegia)林。它们通常定居,不迁徙。食物包括小型草籽、荨麻属种子、昆虫、花蜜和marula果实。觅食时,它们会用脚固定草头,或在地面拾取掉落的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一般在雨季后期,如刚果南部的1月和4月、赞比亚的12月至5月、马拉维的2月和4月、津巴布韦的1月至4月以及南非东部的10月至2月。求偶时,雄鸟会衔着长草茎在空中飞舞,筑巢高度在1.5至5米间,常用细长的草茎和开花头制成,偶尔会利用织布鸟旧巢。一窝产卵2至5枚,孵化期12天,雏鸟皮肤初期粉红或棕粉色,头部和背部有稀疏绒毛,3至4天后皮肤变灰,离巢期为18至21天。
区别辨识:与纽氏梅花雀非常相似,但黑尾梅花雀的灰色更深,喙全黑,大腿部为灰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黑尾梅花雀分布于非洲中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具体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加蓬、安哥拉、南非、斯威士兰、马拉维、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及莫桑比克。在低地至约1900米的高度范围内都有发现,具体海拔范围在各国有所不同,如赞比亚950至1950米,马拉维60至1900米,津巴布韦至700米。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尾梅花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