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裂籽雀

Black-bellied Seedcracker Pyrenestes ostrinus

黑腹裂籽雀(英文名:Black-bellied Seedcracker,学名:Pyrenestes ostrinus),是雀形目梅花雀科裂籽雀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包括科特迪瓦至南苏丹、肯尼亚西部和南部至赞比亚和安哥拉北部。体长约15厘米,重约22.2克,上体和腹部呈黑色,头部、胸部及尾部显现出鲜艳的红色。拥有厚实的黑色喙,眼周有白色的环状羽毛,使其在野外容易识别。

外形特征:黑腹裂籽雀的外观特征鲜明,雄鸟头部、颈部至胸部和两侧呈现出鲜艳的深红色,上身及下身覆盖着炭黑色的羽毛,尾羽基部和边缘为红色,其余部分为暗褐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眼睑”。雌鸟红色部分仅限于头部、喉咙、臀部至尾部,颈侧、胸侧和上侧的羽毛尖端颜色可变,其余部分为黄褐色,翅膀为黑褐色,覆羽边缘为黄褐色。幼鸟类似雌鸟,但头部颜色为黄褐色而非红色,尾羽上覆羽和尾羽为赤褐色,喙在离巢两个月后达到成年大小。

鸣叫特征:其叫声包括低沉的'peenk'声,报警声为'terr'。雄鸟有多达七种不同的歌曲主题,每首歌都由甜美的哨音、咯咯声、尖锐的音符、颤音和嘶嘶声的颤音组成,如'pep-tiddly-et, o-tslee-tslee'或'dee-oh-la-dee-day'。雌鸟的歌声较少发出。

生活习性:栖息于热带雨林中的水道、封闭的林地、湿润的常绿森林边缘、河岸森林、棕榈草原,以及潮湿的荒废农田,如木薯地。常见于低地和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700至1400米之间。不同喙型的个体适应不同的生境和生态位,小喙和大喙个体在同一区域内共存,而大喙个体还出现在森林和草原过渡区。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8月至11月(主要为9月至10月)和4月至5月,以及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雨季期间,12月至7月在伊东布韦,7月至12月在乌埃勒;在乌干达为2月、4月至7月和11月,在赞比亚为2月至3月。筑巢由双方共同完成,巢穴为大型球状,侧面入口,由干燥的藤蔓和竹子叶片条、草、干叶、蕨类植物、树皮碎片和攀援植物松散地编织在一起,内部铺以少量草尖,位于地面以上1至9米的树、灌木或竹丛中。

区别辨识:与蓝蜡嘴雀的区别在于全蓝色的喙。黑腹裂籽雀的喙形状和大小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分为小喙、大喙和超大喙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的喙主要用于处理不同硬度的种子,是区分它们的重要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中西部,具体包括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南苏丹、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西非和南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西南部、加蓬、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乌干达、肯尼亚西部、安哥拉、赞比亚和坦桑尼亚西南部。

其他:黑腹裂籽雀具有三种喙的形态变异,这与它们的饮食偏好有关。小喙个体倾向于食用较软的Scleria goossensii种子,大喙个体则能够处理更硬的Scleria verrucosa种子,而超大喙个体则能开壳坚硬的Scleria racemosa种子。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腹裂籽雀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