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黑雀

White-breasted Nigrita Nigrita fusconotus

白胸黑雀(英文名:White-breasted Nigrita,学名:Nigrita fusconotus),是雀形目梅花雀科黑雀属的小型鸟类。具有独特的外观,黑色的帽子和尾巴与棕色背部形成鲜明对比,白色腹部十分醒目。广泛分布在非洲热带雨林区域,全球活动范围达到2,700,000平方千米。

外形特征:体长约10至11.5厘米,体重7至11克。头部顶部和侧面为光泽的黑色,上体呈棕色,臀部、尾上覆羽和尾巴为黑色,翅膀的羽毛也是黑色;下巴和喉咙白色,胸部到尾下覆羽呈灰白色。眼睛虹膜深棕色至暗红色,眼环淡蓝色至灰色,喙黑色,腿深灰色。雌雄相似。幼鸟外观像成年个体但颜色较暗淡,头部棕色无光泽,臀部和尾巴暗棕色而非黑色,下体有灰色调。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上下起伏的哀婉哨声,另有一种独特叫声,是一连串高音调的音符逐渐下降。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中海拔的原始森林、次生林、森林边缘和空地、棕榈树、可可种植园,甚至在比奥科岛的苔藓森林。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出现在树冠层,以昆虫为主食,包括异翅目的虫子、毛虫,也吃果实如无花果、大戟科植物以及油棕果肉。偶尔食用种子和花蜜。通常在树冠层30米以上活动,从细枝上啄食昆虫,在树冠层的花朵和芽中觅食。常与其他物种混合群聚。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1月至4月的西非,11月在比奥科岛,6月在喀麦隆处于繁殖状态;1月、6月至9月以及11月在刚果民主共和国,3月和8月至9月在安哥拉处于繁殖状态。在乌干达,7月发现巢穴,4月至5月和11月至12月处于繁殖状态,在肯尼亚9月筑巢。巢为侧入口的空心结构,由各种材料构成,放置于离地面6至10米高的棕榈叶或细树枝附近。每窝产卵3至6枚。

区别辨识:与某些蜡嘴雀类似,但缺乏红色羽毛,可通过这些特征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包括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胸黑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胸黑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