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肩巧织雀(英文名:Yellow-mantled Widowbird,学名:Euplectes macroura),是雀形目织雀科巧织雀属的鸟类。这一引人注目的鸟种以其独特的黑黄相间羽毛和长尾闻名,雄鸟在繁殖季节展现出耀眼的金色肩羽。广泛分布于非洲的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包括从安哥拉到津巴布韦在内的多个国家。
外形特征:雄性黄肩巧织雀在繁殖季节长达19厘米,非繁殖季节则缩短至14厘米左右,体重约22至29克。其特征性的黑色羽毛覆盖大部分身体,拥有显著的金色肩部羽毛,尾部异常延长,平均长度可达10.7厘米。非繁殖期雄鸟的尾羽变短,呈褐色。雌鸟和非繁殖期雄鸟则呈现斑驳的棕色外观,带有黄色边缘的翼羽和淡色腹部。雌鸟与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翼羽为棕色,边缘较浅,下体颜色更淡。
鸣叫特征:黄肩巧织雀的鸣唱是一系列尖锐的‘zhet’音节,雄鸟在领地展示飞行时会发出高亢的颤音,交替着嘶嘶声的呼唤。此外,飞行中的雄鸟也会发出哨音。
生活习性:黄肩巧织雀栖息于湿润的草地和沼泽地带,包括树木和灌木丛生的环境,也会出现在废弃农田的稻田和茂密草丛中。它们的活动高度从低海拔至1700米不等,适应多种气候条件。以种子为主食,特别是莎草科植物的种子,同时也会捕食昆虫,如白蚁及其翅膀。在非繁殖季节,它们会加入织雀科的混合群落。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通常在雨季期间。黄肩巧织雀实行一夫多妻制,每只雄鸟可能吸引多达五只雌鸟。雄鸟通过追逐飞行和展示尾羽吸引雌鸟,而巢穴则由雄鸟编织框架,雌鸟负责内部的干草装饰。巢穴一般位于地面以上15至60厘米处的草丛中,孵化期约为12至14天,仅由雌鸟承担。雏鸟由雌鸟独自喂养,直到1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黄肩巧织雀的雄鸟与雌鸟在繁殖季节的明显差异在于雄鸟的长尾和金色肩羽。与其他织雀科鸟类相比,黄肩巧织雀的金色肩羽是识别的关键特征。亚种macrocerus的雄鸟在繁殖期具有持续黑色的肩部,而非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黄肩巧织雀广泛分布于非洲的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具体国家包括但不限于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拉维、马里、莫桑比克、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苏丹、坦桑尼亚、多哥、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黄肩巧织雀的亚种macrocerus在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西部和乌干达有分布,其雄鸟在繁殖期的肩部始终为黑色,尾部更长。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黄肩巧织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