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奎利亚雀(英文名:Red-billed Quelea,学名:Quelea quelea),是雀形目织雀科奎利亚雀属的鸟类。小型的、约12厘米长、重15至26克的迁徙性织雀科鸟类,原生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集群生活方式著名,数量庞大,有时被称为‘羽翼蝗虫’。该物种主要栖息于干燥的灌木草原和农业区,避免森林、沙漠和寒冷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红嘴奎利亚雀具有短尾,背部斑驳,喙呈黄色或红色,眼环和腿同样显色。繁殖期雄鸟头部可出现黑色面罩,周围可能带有玫瑰色、米色或肉桂色的洗刷,但也有白色面罩的情况。非繁殖期,红嘴奎利亚雀上体条纹,下体淡色,喙转为粉色或暗红色。雌鸟和非繁殖期雄鸟的外观相似,但在繁殖季节雌鸟的喙和眼环会变成黄色或橙色。幼鸟头部灰色,脸颊白色,翼覆羽和飞羽有宽大的淡褐色边缘。
鸣叫特征:飞行群体会发出独特的翼拍声,到达栖息地或巢址时,鸟群会持续移动并发出嘈杂声约半小时,之后才安静下来。叫声包括雄鸟短促的鸣唱,开始时为一些叽喳声,随后是颤音。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的季节性半干旱气候区,如萨赫勒地区,偏好干燥的灌木草原,包括农业地带,以草籽和谷物为食。依赖水源,每日需饮水。以大群形式迁徙,以寻找适宜的繁殖和食物资源。
生长繁殖:在低地灌木丛中繁殖,选择有刺植被的区域,通常在雨季开始后的4至9周筑巢。巢由雄鸟建造,呈小椭圆形或球形,有侧入口,用新鲜的绿色草条编织。繁殖周期短,雌雄一夫一妻制,每窝产卵1至5枚,孵化期为10至12天,幼鸟在巢中喂养10至11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与红头织雀有显著区别,后者体型更大,常单独生活在林地中,背部无条纹。不同亚种间主要通过雄鸟繁殖季节的头部颜色和条纹差异辨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从塞内加尔到坦桑尼亚,再到莫桑比克和南非。在尼日利亚、乍得、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安哥拉、赞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南非均有记录。
其他:红嘴奎利亚雀被认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野生鸟类之一,其庞大的数量使其成为非洲作物的主要害鸟。尽管采取了多种控制措施,如喷洒农药和投掷火弹,但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收效甚微。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嘴奎利亚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