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鸢(英文名:Black-winged Kite,学名:Elanus caeruleus),是鹰形目鹰科黑翅鸢属的鸟类。俗名: 灰鹞子,又称: 黑肩鸢,小型猛禽,以其独特的黑色‘肩部’覆羽和蓝灰色上体与浅色下体而著称。分布广泛,从非洲到亚洲,常见于开阔草原、半荒漠及农地,具有悬停和滑翔的飞行技巧。
外形特征:黑翅鸢体长30-37厘米,体重雄鸟197-277克,雌鸟219-343克,翼展77-92厘米。上体蓝灰色,下体白色,具显著黑色覆羽形成‘肩部’。幼鸟上体呈鳞状斑,胸部略带褐色调。雌雄体型差异不大,雌鸟略大3%,重19%。成年鸟有明显的白色初级覆羽,与同类相区隔。亚种间在体型和羽毛颜色强度上有细微差别。
鸣叫特征:鸣叫声高亢而微弱,包括接触时的笛音“pee-oo”、领地宣告时的雄鸟的声音,以及激怒时的尖锐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半沙漠和农地,偏好鼠类丰富地区。飞行多样,既能悬停也能滑翔。狩猎时,常从栖木出发或悬停后快速俯冲。食性以鼠类为主,亦捕食鼩鼱、蝙蝠、小鸟、爬行动物和昆虫。狩猎活动常在黄昏进行,能在飞行中吞食小型哺乳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夏季或雨季开始时,但会因鼠类丰度而调整。筑巢于树叉或灌木丛,使用枯枝和杂草。一窝产卵3-4枚,孵化期30-35天,由雌鸟主要孵化。雏鸟30-40天后离巢,依赖父母喂养额外12周左右。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相似,但仅黑翅鸢分布于中国。亚种间通过体型和羽毛颜色的细微差别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东部和澳大利亚。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为候鸟。
其他:在一些地区,如南欧和中东,黑翅鸢的种群因农业和放牧活动而增长。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翅鸢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翅鸢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