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牛文鸟(英文名:White-headed Buffalo Weaver,学名:Dinemellia dinemelli),是雀形目织雀科白头牛文鸟属的大型、粗壮而美丽的鸟类,自成一属。头部和下体白色,上体和尾部褐色,臀部和腰部呈红棕色,肩羽有醒目的红棕色小斑。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东部,常见于干燥灌木丛和稀树草原,偏好低于1400米的地带。
外形特征:体型较大,长度约18厘米,体重57至85克。主要特征为白色头部,额头、顶冠和颈背白色,眼周有黑色裸露皮肤,背部暗棕色,臀部和尾上覆羽橙红色。翅膀和尾巴深棕色,初级飞羽黑色,翼上的大覆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和最外侧尾羽边缘有窄白色边。喉部和下体白色,大腿深棕色,下尾覆羽橙红色。虹膜棕色,喙黑色,腿色深灰。性别相似,幼鸟具明显口角肉垂,尾覆羽起初呈淡橙色而非红棕色。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鼻音的缓慢歌曲,包含刺耳的哨声和颤音,如“tsu-weely-weely-wair”、“tsu-weely-weely-tsair-tsu”。还有尖锐叫声“skwieeeer”、“errrrrrh”或“kiiyerr”,以及连续间隔的清脆‘tew’声。
生活习性: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种子和果实,如鞘翅目和鳞翅目幼虫。通常在地面觅食,常成群活动,由3至6只组成,经常与其他鸟类混群,如Plocepasser和椋鸟科(Sturnidae),在索马里与栗头丽椋鸟和白冠丽椋鸟特别相关联。肯尼亚地区,常加入混合物种群在开阔林地中活动。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当地降雨而变,一般在8月至9月(苏丹)、4月至8月(埃塞俄比亚)、2月至6月和9月(索马里)、5月(乌干达)、2月至3月、5月、7月和11月(肯尼亚)、12月(坦桑尼亚)。一夫一妻制。巢由两性共同建造,为大型椭圆形结构,长约0.5米,外壳由带刺树枝构成,入口向下开的小通道,内部以干草茎、叶子和羽毛铺垫。巢高2至4米,通常位于树枝上或悬挂在枝端或枝下。每窝产卵3至4枚,卵灰色或浅蓝色,密布橄榄褐色和灰褐色斑点,平均尺寸24.6×18毫米(肯尼亚数据)。孵化期未知,两性共同喂养幼鸟,巢中养育期至少14天(圈养数据)。
区别辨识:与其他牛文鸟区别在于头部和下体白色,臀部和腰部红棕色,翼上有明显的白色带。与 dinemelli相比, boehmi的背部、翅膀和尾巴主要为黑色,白色边缘减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其分布范围内普遍常见,主要栖息在人口稀少的干旱地区,并存在于其分布范围内的保护区。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东部和中东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在海拔低于1400米的干燥灌木丛和稀树草原栖息。
其他:两个亚种被确认。有时会利用白眉织雀旧巢,其巢穴可能被非洲侏隼占用,也被环喉雀使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头牛文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