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头美洲鹫

Greater Yellow-headed Vulture Cathartes melambrotus

大黄头美洲鹫(英文名:Greater Yellow-headed Vulture,学名:Cathartes melambrotus),是鹰形目美洲鹫科美洲鹫属的鸟类。又称森林鹫,属于新世界鹫家族Cathartidae的一员。此物种在1964年前曾与小黄头美洲鹫混为一谈,直到被明确区分为独立物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体型较大,翼展可达166至178厘米,体重平均约1.65千克,体长介于64至75厘米之间。其羽毛呈黑色,头部与颈部裸露,颜色从深黄到浅橙不等。

外形特征:大黄头美洲鹫体长约64至75厘米,翼展宽达166至178厘米,尾长25至29厘米,平均体重1.65千克。羽毛黑色,带有绿或紫光泽。头部与脖子裸露,颜色从深黄至浅橙,顶部蓝色。颈背与鼻孔附近呈淡粉色。翅膀下方黑色,飞羽较浅。十一根初级飞羽的羽干看似白色。尾巴圆长,闭合翅膀时略长或齐平。性别外观相似,幼鸟头部灰暗,其余部分与成鸟类似。

鸣叫特征:由于缺乏鸣管,大黄头美洲鹫的叫声仅限于哼声或低嘶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依赖其敏锐的视觉与嗅觉寻找腐肉。飞行稳重,常利用热气流翱翔。白天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夜间在高处裸露的枯树上栖息。

生长繁殖:大黄头美洲鹫不在地面筑巢,而是在悬崖、洞穴地面、树桩空洞等地直接产卵。蛋呈奶油色,带有棕色斑点。每次产卵数量通常为两枚。幼鸟孵化后盲目、裸露且行动不便,孵化后两至三个月离巢。

区别辨识:小黄头美洲鹫相比,大黄头美洲鹫体型更大,尾部更长更宽,羽毛更黑亮,腿色更深,头部颜色更偏向黄色而非橙粉色。飞行时翅膀更宽,飞行更为稳定。与红头美洲鹫相比,大黄头美洲鹫头部颜色不同,且外翼下方有一条明显的暗色垂直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盆地的热带湿润低地森林,具体区域包括哥伦比亚东南部、委内瑞拉南部和东部、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巴西北部和西部、玻利维亚北部、秘鲁东部以及厄瓜多尔东部。

其他:大黄头美洲鹫在生态链中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通过清理腐肉防止疾病扩散。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黄头美洲鹫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