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麻雀

Great Sparrow Passer motitensis

棕麻雀(英文名:Great Sparrow,学名:Passer motitensis),是雀形目雀科雀属的鸟类。也被称为南部红褐色麻雀,体型较大、结构紧凑的麻雀,具有鲜亮的红褐色臀部,雄雌外观差异明显。常见于南部非洲干燥的木本草原和城镇,偏好干旱的荆棘灌丛,通常不栖息于人类改造的环境。

外形特征:长度约15至16厘米,体重26至36克,是较大的麻雀种类之一,喙略呈拱形。雄鸟具蓝灰色顶冠和颈背,黑色眼侧,环绕耳朵有一红褐色新月形带纹,上体红褐色,背部和肩部有明显的黑色条纹;翼黑至深棕色,边缘淡色,中覆羽有宽白色尖端,大覆羽有较窄的红褐色至淡色尖端,主羽基部有小块淡色或沙色斑点;尾部暗棕色,外侧羽毛边缘更浅;下体淡灰色。雌鸟头部色彩较淡,红褐色部分颜色较暗,被奶油色取代;喙色较深。幼鸟外观似雌鸟,但色彩更为淡洗。

鸣叫特征:主要叫声为颤音“cheeurr”或“wer-cheerr”,音调比普通家麻雀的“chirrup”更饱满、更深沉,由雄鸟用来宣告巢穴所有权;“cheeurr”和其他类似叫声可串连成歌。伴侣在巢穴附近会以一系列轻柔的对话声“chee-ti-cheet”,“ti-cheet-it”或“chee-wee”相互问候。威胁时发出快速的“churr”声;报警时发出鼻音“jwer”。

生活习性:栖息于干燥的金合欢(Acacia)草原,频繁出现在树木周围,不与人类居住区相关联。迁徙模式为游荡型,有产后繁殖扩散现象。主要以草籽和栽培谷物为食,雏鸟的食物为动物性食物,如毛虫(鳞翅目)。通常成对出现,偶尔在小群体中,例如在饮水点。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9月至次年2月,每季繁殖两窝。巢由双方共同建造,形状自由,类似于橄榄球大小的卵圆形,顶部有入口,主要由草构成,内部铺垫羽毛和植物绒毛,置于多刺树的枝条中,偶尔在岩石裂缝中。一窝产卵3至6枚;孵化期12至14天;雏鸟由双亲喂养,巢期15至18天。

区别辨识:与较小的家麻雀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灰(而非红褐色)的臀部。与家麻雀相比,体型更大,红褐色臀部明显,雄鸟头部有独特的红褐色新月形带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南非局部地区常见至少见;在其他地方较为少见,分布通常局限。在博茨瓦纳和南非北部(林波波省北部)的密度为每100至500公顷一对(相当于每平方公里0.2至1对)。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南部的金合欢草原:从安哥拉南部沿海、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西南部到南非北部。

其他:过去,一些权威人士认为这种麻雀和非洲大陆上的几种‘红褐色麻雀’与佛得角的Iago麻雀是同一物种,但现在看来它们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密切相关。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麻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麻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