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岛鸬鹚

Auckland Shag Leucocarbo colensoi

奥岛鸬鹚(英文名:Auckland Shag,学名:Leucocarbo colensoi),是鲣鸟目鸬鹚科蓝眼鸬鹚属的鸟类。体长约63厘米,重约2000克,翼展可达105厘米。仅分布于新西兰南部的奥克兰群岛,是该群岛特有的鸬鹚物种。这种鸟全身呈现黑白色调,黑色部位带有金属绿蓝光泽,头部和颈部尤为显著。筑巢于陡峭的悬崖和岩架,形成群居。全球估计约有1000对繁殖对,被列为易危物种。

外形特征:奥岛鸬鹚拥有长而尖锐的黑色簇羽冠,头部和背部为黑色并泛着蓝色光泽,尤其是头部更显绿色。成年鸟有醒目的白色翼斑,下体至尾下覆羽为白色,但前颈处白色较窄,两侧黑色可能在下喉或前颈中央相遇。非繁殖季节时,羽毛颜色会略显暗淡,缺乏白色丝状羽,冠羽变得不明显或消失。虹膜呈深灰绿色,面部裸露皮肤大部分为红褐色,外部逐渐变为紫罗兰至品红色,喙基部有疣黄色线。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幼鸟呈暗灰色,虹膜为灰褐色,面部和喙周围的皮肤色调更暗淡。

鸣叫特征:雄鸟通过粗糙的‘borr’或‘orr-orrgh’叫声进行宣示,威胁时发出‘erh-erh-erh’声。其他叫声包括跳跃时拉长的‘owhrr’声和反刍时加速的‘gok-gok-gok’声。雌鸟则发出柔和的叫声。

生活习性:奥岛鸬鹚栖息于海洋环境,既在开阔海域觅食也在受保护的沿海水域,包括海湾或河口。它擅长潜水捕鱼,食物主要包括小型章鱼、红鳕鱼和三鳍鱼,也可能吃其他小型鱼类和甲壳类动物。通常通过追逐潜水的方式捕食。有时会形成大型觅食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1月至次年2月,奥岛鸬鹚在奥克兰群岛的岛屿上形成单一种群的小型或大型繁殖群落。巢穴主要由草丛、海藻、树枝、泥炭和杂物构成,建于岩架、悬崖顶或草丛中。每窝产卵通常为三枚,孵化期26至32天,雏鸟出生时无毛,之后长出灰色绒羽。一般情况下,巢内会有两只雏鸟。

区别辨识:奥岛鸬鹚邦岛鸬鹚在总体模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成年个体可以通过更鲜明对比的面部皮肤颜色、独特的虹膜环和喙基部的黄色区来区分,喙似乎略短。与相比,面部图案类似,但虹膜环不同,很少有如此多的黑色覆盖前颈基部。与的区别在于颈部和面部皮肤的图案。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奥岛鸬鹚严格限于新西兰南部的奥克兰群岛,包括奥克兰、恩德比、罗斯、尤因和亚当斯岛。

其他:奥岛鸬鹚的全球繁殖数量估计约为3000只成熟个体,总数量包括非繁殖个体在内大约为4500只。它们的巢穴有时会被高潮或风暴冲走。在奥克兰岛上,野猪是主要威胁,破坏了所有能够到达的繁殖群落。猫也是潜在的捕食者。在罗斯和恩德比岛上,野牛和兔子可能造成破坏性影响。1998年,奥克兰群岛(已是一个自然保护区)被宣布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03年,该地区被指定为海洋保护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奥岛鸬鹚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