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腰花蜜鸟(英文名:Purple-rumped Sunbird,学名:Leptocoma zeylonica),是雀形目太阳鸟科紫腰花蜜鸟属的鸟类。为印度次大陆特有种。其最显著的特征为雄鸟拥有金属绿色的冠羽和肩部斑块,深棕色的身体搭配紫色臀部,以及柠檬黄色的下体和灰白色侧腹。雌鸟上体呈淡灰褐色,下体偏黄,喉部灰白。在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常见。
外形特征:雄鸟约10厘米长,体重7至11克,具金属绿冠羽和肩斑,深红褐色头侧、颈背,紫色臀部和尾上覆羽,上翼和尾黑色,翼羽边缘呈棕色,紫色喉咙下界为深红褐色,胸腹部柠檬黄色,侧腹灰白,尾下覆羽黄白色,外侧尾羽末端有大而浅灰色斑点。雌鸟上体橄榄色带灰,窄白色眉纹,黑色眼线,翼羽边缘红褐色,外侧尾羽末端有大而浅灰色斑点;喉部及侧腹灰白色,有时微黄,胸腹部柠檬黄色。幼鸟似雌鸟,但喉部和下体非常淡柠檬黄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尖锐的‘tityou, tityou, tityou, trr-r-r-tit, tityou…’,亦发出微弱的‘sisiswee, sisiswee…’声;另有高音、均匀节奏的上升音调系列,每几音符后音调下降,如‘sit-sit,tseet-tseet-tseet,tsut-tsut-tsut-tsut’。叫声几乎持续的‘sweety-swee, sweety-sweety-swee’;短促高音金属声‘tzip’。
生活习性:以昆虫(包括毛虫)、蜘蛛为主食,也摄取花蜜和葡萄,以及寄生植物果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活跃于花朵间,取食花蜜,捕捉昆虫。栖息于各种有树的生境,包括灌木丛和农田,但通常不在密林中。
生长繁殖:繁殖期遍布全年,高峰时段在印度西部孟加拉邦3月至5月,南部和西部雨季后12月至4月及7月至9月,西部普纳地区6月至9月;斯里兰卡全年,高峰2月至6月,第二窝8月至11月。雄鸟参与巢筑,巢由草、纤维和杂物构成,外部装饰苔藓、树皮、毛虫粪便等,内部铺软质植物绒毛,悬挂于树梢2至15米高处,每窝新筑巢。卵数2至3枚,灰白色底,有灰褐斑点,主要由雌鸟孵化,雄鸟守护,孵化期15至16天;双亲共同喂养雏鸟,清理粪囊,育雏期11至14天。巢可能被八声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雄鸟与紫太阳鸟的区别在于较浅的下体颜色;雌鸟与紫太阳鸟雌鸟的区别在于喉部灰白色而非黄色。与红背太阳鸟在西方山脉重叠区的区别在于后者上体红色,胸部带更宽,眼睛颜色更深。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向西延伸至古吉拉特邦,向东至阿萨姆邦(Hailakandi)或梅加拉亚邦。缅甸记录存疑。
其他:它们在多种植物的授粉中扮演关键角色,如Bruguiera、Woodfordia、Hamelia和Sterculia。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紫腰花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紫腰花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