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花蜜鸟(英文名:Blue-throated Brown Sunbird,学名:Cyanomitra cyanolaema),是雀形目太阳鸟科蓝花蜜鸟属的鸟类。广泛分布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等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拥有金属光泽的蓝喉部和额头,而雌鸟则较为暗淡,脸部有独特的白色条纹。
外形特征:成年雄性蓝喉花蜜鸟体长14-15厘米,体重11-20克,额、喉部为深蓝绿色,带有紫光,上体棕色,翼羽和尾羽亦为棕色,腹部灰棕色,胸侧有柠檬黄色或乳白色饰羽。雌鸟整体呈暗褐色,头部、背部有橄榄黄的色调,眼眉白色,下体灰白色,带淡黄绿斑点,腹部颜色较亮。幼鸟缺乏成鸟的金属光泽,翼和尾羽边缘黄绿色,下体泛橄榄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一系列快速下降的颤音和啾啾声,包含‘ptssew’和‘psit’音符,另有‘tschuk’、‘tsit’、‘chip’以及上升和下降的‘tssew’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花园、农田内的开放地带及草原中的画廊林,海拔高度可达2000米。以昆虫、蜘蛛、种子和小果实为食,活动范围广泛,从地面至45米高处皆可见其踪迹。常加入混合物种群,访问多种植物花朵,包括寄生植物、Symphonia glubulifera树等。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尼日利亚为8月和11月,喀麦隆为6月和7月,加蓬为12月至次年4月,刚果为10月,乌干达为3月至9月。雄鸟会在雨季开始时聚集于枯枝上的小群,展示胸部羽毛,唱着歌吸引雌鸟。巢穴长达1米,由树枝、死叶、真菌、蛛丝等材料构成,悬挂于灌木丛中,离地1-12米。每窝产2枚蛋,孵化期约为14天,由雌鸟独自承担。
区别辨识:雄性蓝喉花蜜鸟与相似种的区别在于面部蓝色限制更明显。雌鸟的白色条纹脸有助于与同类区分开来。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西非大部分地区常见,但在多哥稀少;在赤道几内亚大陆部分、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局部地区常见。存在于多个保护区,如喀麦隆的Korup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包括安哥拉、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蓬、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塞拉利昂、坦桑尼亚、多哥和乌干达。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喉花蜜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喉花蜜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