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喉食蜜鸟

Red-throated Sunbird Anthreptes rhodolaemus

棕喉食蜜鸟(英文名:Red-throated Sunbird,学名:Anthreptes rhodolaemus),是雀形目太阳鸟科食蜜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太阳鸟科鸟类,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热带低地森林中。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的金属绿色背部、黄色腹部和红色翅膀、面部及喉咙。

外形特征:雄鸟拥有暗金属绿色的冠至肩部,背部有紫红色带纹,余部为紫色;上翼棕色,翼缘橄榄色,尾羽黑色泛绿光泽;脸部侧边呈红色,喉咙淡粉色,胸侧和窄带上部红色,其余下体黄橄榄色。雌鸟整体呈灰褐色,上体橄榄色,眼圈黄色,下体橄榄黄色,胸腹处较亮。幼鸟似雌鸟,但下体更灰,仅喉至腹部中心黄色。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高音的‘tsi-tzee’音符的歌曲,以及各种高音的啾啾声和颤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森林类型,包括泥炭沼泽森林、次生林、种植园、开阔地带和沿海植被,海拔从海平面到900米。以昆虫、蜘蛛、花粉、花蜜和小果实为食,包括无花果。

生长繁殖:在马来半岛,繁殖期记录在4月底,雏鸟离巢在8月中旬;在婆罗洲,活跃的生殖器记录在6月至9月,雏鸟在北婆罗洲的8月被发现,南婆罗洲的筑巢活动在6月。巢由植物纤维编织,悬挂于9至20米高处,用绳子悬挂在清空边缘的树上。

区别辨识:褐喉食蜜鸟相似,但后者雄鸟蓝绿色光泽更明显,红色较少,雌鸟眼圈略窄(最好通过雄鸟伴随辨别)。在重叠区域,褐喉食蜜鸟较少见,尤其是在公园和花园等人造环境中。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在缅甸和马来半岛较为少见,在苏门答腊罕见,在婆罗洲非常少见。森林破坏可能使其处于潜在风险,但由于其能适应次生林和山脚林,目前并未立即受到威胁。在多个保护区中可见,如马来西亚的Taman Negara国家公园和婆罗洲的Danum Valley保护区。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苏门答腊、婆罗洲,零星分布于缅甸极南端和泰国南部半岛。

其他:其在菲律宾西部的Palawan岛上可能的存在需进一步调查。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喉食蜜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