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䳭

Mourning Wheatear Oenanthe lugens

悲䳭(英文名:Mourning Wheatear,学名:Oenanthe lugens),是雀形目鹟科䳭属的鸟类。小型荒漠鸟类,体长14–16厘米,体重19–25克。雄鸟繁殖羽黑白分明,头顶至枕部白色,脸、喉及颈侧与黑色翼上背连成一体,腰以下至尾白色,中央尾羽与末端黑带呈“T”形;雌鸟略暗,具褐色沾染。分布于西亚、北非及阿拉伯半岛,从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向南至埃及、苏丹,向东经伊拉克至伊朗,并延伸至摩洛哥、突尼斯。栖息于碎石坡、岩壁、干谷、砾石平原及村落周边,海拔1200–4000 米。以蚂蚁、甲虫、蝗虫等昆虫为主食,偶食浆果。

外形特征:雄鸟繁殖羽:头顶从额至枕部白色,过眼纹亦白;脸、喉及颈侧黑色,与黑色翼、上背连成一体;腰、尾上覆羽及尾基白色,中央尾羽及末端黑色形成“T”形尾;飞行时翼上具宽大白色翼斑;下体白色,肛周及尾下覆羽锈黄;嘴、腿黑色。非繁殖雄:头顶稍染褐色,背及喉缘具沙色羽缘。黑色型:见于叙利亚南部与约旦北部玄武岩荒漠,几乎全身乌黑发亮,仅肛周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色暗,背部及喉部褐色沾染。幼鸟:上体沙褐具暗褐纵纹,下体乳白,耳羽黑褐,胸具淡灰鳞斑;第一年换羽后似暗淡成鸟,翼羽具淡色羽缘。各亚种差异:halophila雄鸟似指名亚种但肛周仅微黄;persica头顶多褐灰色,具白眉纹,尾端黑带更宽;lugentoides体型更壮,黑喉延至上胸,黑背延至枕及腰,肛周橙黄;lugubris头顶污褐具黑纹,胸胁黑色,腰尾橙褐无白;vauriei头顶灰褐,翼斑小;schalowi背略褐,腰尾更红褐。

鸣叫特征:两性均鸣唱,雄鸟更频繁,偶于飞行中发出。鸣声为响亮而甜美的连续短语,每句约5秒,间隔3–4秒后重复多次再换内容,包含哨音、吱吱声、颤音、拨弦声及“chack”声;冬季更连续但柔和,7–10月尤活跃;领域争斗时可连续不断并夹杂模仿声。亚鸣声常见于10–2月及争斗时,为低弱而细薄的甜美颤音。叫声包括轻柔的“chut chut”、警戒时响亮的“chzak-chzak”,偶尔夹杂高“seek”,受攻击时发出责骂般“shrrr”及尖细哨音。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碎石遍布、坡度明显、地形破碎的荒漠环境,常利用岩洞、崖缝、干谷、砾石坡、峡谷、卵石平原、村落墙缝等隐蔽处;在突尼斯限于石山区,避开沿海平原;埃塞俄比亚见于1200–4000 m的高原耕地与荒原;伊朗西南部繁殖海拔1700–2700 米。冬季下移但仍在丘陵地带,需有破碎地形以提供遮阴与庇护。多数种群留居,叙利亚、以色列、约旦及阿拉伯西南部个体全年不迁;黑色型完全留居。北非种群冬季向撒哈拉边缘内陆平原短距离扩散,一般移动不足50 km,雄鸟更倾向留守繁殖区。苏丹越冬个体来源未明;尼罗河与红海间山地个体沿河谷向下迁至河口的砾石脊越冬。以色列冬季扩散期主要为9–2月。巴林与阿联酋为10–3月罕见冬候鸟;东沙特则10–3月数量可观,2–3月出现灰白型个体,可能来自伊朗西南部迁徙种群。领域面积冬季小至1.5 ha,贫瘠地更大。

生长繁殖:繁殖期:西北非3–7月;埃及2–6月;埃塞俄比亚3–8月;肯尼亚10–7月,高峰3月;以色列3月中–6月末;约旦4–5月;阿拉伯南部延续至9月,雏鸟见于3–7月,1月仍有离巢幼;阿曼4月中–7月中;伊朗主要为双窝,埃及及阿曼亦有记录。领域面积以色列平均16.5 ha(10–25 ha)。巢为松散平盘状,由干草、茎、根构成,内衬细根、毛发或羊毛,置于岩洞、崖缝、墙洞或岩下鼠洞中,常筑石围或陶片台基。卵3–6枚(东非1–3枚),淡灰蓝或绿蓝,缀红褐与紫斑;孵化期13–14日;育雏期14–16日。若育第二窝,首窝雄雏可协助喂食,雌雏则扩散。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种相比,悲䳭成鸟黑白分明的脸喉及“T”形尾为显著特征;雌鸟及幼鸟需与芬氏䳭区分,后者喉部黑色界限不及悲䳭清晰且翼色较淡。黑色型全黑仅肛周白,极易识别。各亚种间:halophila肛周仅微黄;persica头顶褐灰,尾端黑带更宽;lugentoides喉黑延及上胸,体型更壮;lugubris腰尾橙褐无白;vauriei头顶灰褐,翼斑小;schalowi腰尾红褐。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指名亚种lugens分布于中、南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约旦及西北阿拉伯,南至埃及东部与苏丹东北部;persica分布于北伊拉克及伊朗西部、西南、南部,冬季迁至南伊拉克、科威特与东阿拉伯。halophila分布于摩洛哥(中、东高阿特拉斯以南)东至埃及西部(尼罗河以西)。warriae仅见于叙利亚南部与约旦东北部的玄武岩荒漠。lugentoides、lugubris、vauriei、schalowi等亚种分别在阿拉伯西南部、东北非及东非高原形成孤立繁殖群。非繁殖区:北非种群冬季向撒哈拉边缘短距离扩散;伊朗西南部种群9月初离境,2月中返回。

其他:系统分类复杂,曾被视为与芬氏䳭同种,二者已有杂交记录;现有九亚种,部分学者建议将“lugens群”“lugentoides群”“lugubris群”及“schalowi群”分别提升为独立种,但差异较弱,尚无定论。最近研究将原指名亚种的黑色型提升为新亚种warriae。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悲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悲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