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石䳭

White-browed Bush Chat Saxicola macrorhynchus

大嘴石䳭(英文名:White-browed Bush Chat,学名:Saxicola macrorhynchus),是雀形目鹟科石䳭属的旧世界鹟类。以地质学家兼探险家Ferdinand Stoliczka的名字命名。这种沙漠专家因农业集约化和人类入侵导致其数量减少,被列为易危物种。其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东部的半干旱地带。

外形特征:大嘴石䳭是一种小型的类似石䳭的鸟类,拥有相对较长且纤细的喙。雄鸟上身呈深黑色,脸部深色,下巴白色,眉纹明显且对比鲜明。繁殖季节的雄鸟颜色更深,对比更强烈。雌鸟整体呈棕色,下体浅色,眉纹淡色,背部有轻微的条纹。两者常在地面觅食,展示独特的"鼓胸侧滚"行为。

鸣叫特征:鸣唱为低沉悦耳的"twitch-chhe chee chee"声。冬季末期发出的低调歌声被视为次级鸣唱。叫声包括柔和的"chit-chit"和低沉的"prupp prupp"。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干燥的灌木丛地带,以昆虫为主食,尤其是甲虫、蚂蚁和飞行昆虫。在低矮开阔的栖息处如树梢或草茎上觅食,也会从电报线上飞至地面捕食或在空中追逐猎物。在较冷的环境中,大部分觅食活动在地面进行。

生长繁殖:关于生长繁殖的详细信息未提供。

区别辨识:雄鸟头部至背部黑色,眉纹白,脸部黑,下体白色,胸部和两胁带淡色斑点。雌鸟面部和背部颜色较淡,翅膀和尾巴无白色。幼鸟似雌鸟,但上体颜色更深,胸部有暗色斑点。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全球成熟个体数量估计在2500-10000之间,且处于下降趋势。历史证据显示其数量和分布范围持续缩减,特别是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已几乎灭绝。主要威胁来自农业灌溉发展导致的栖息地丧失和过度放牧。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可能为留鸟或短距离迁徙。曾在阿富汗东南部、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更为广泛分布。

其他:尽管在拉贾斯坦邦的Desert和Keoladeo Ghana国家公园以及Ranthambore保护区和古吉拉特邦的Velavadar国家公园有所分布,但由于该物种可能是迁徙性的,因此严格保护核心种群所在的区域至关重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嘴石䳭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嘴石䳭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