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红尾鸲(英文名:Güldenstädt's Redstart,学名:Phoenicurus erythrogastrus),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大型红尾鸲,分布于欧亚中南部和中东部的高山区。雄鸟头戴灰白帽,翼上拥有一块显著的白色斑纹,腹部橙红;雌鸟及幼鸟则呈棕褐色,腹部泛橙,尾部橙红。在喜马拉雅山脉、中亚、土耳其等地的高海拔地带繁殖,冬季迁至较低海拔。
外形特征:体长约18厘米,体重介于21至29克。成年雄鸟上半身黑色,头顶和翼上有白色斑点,腹部橙红色;雌鸟和幼鸟上半身棕色,下半身橙黄色,尾部橙红色。雄鸟翼上的白色斑点仅在飞行时最为明显。
鸣叫特征:鸣唱从显眼的栖息处发出一系列短促而忧郁的哨声,夹杂着各种轻柔的叽叽声、咔哒声和啾啾声,偶尔模仿其他声音。
生活习性:夏季主要摄食昆虫和蜘蛛,冬季则以海冬青果实为主食,也会在近水处捕食微小的水生昆虫。栖息于高山草甸、岩石地带和河谷,偏好有冷耐植物和海冬青灌丛的环境。雄鸟冬季有时在雪地中觅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6月至7月,巢为大型杯状,由草和羊毛构成,内衬动物毛发和羽毛,建于悬崖裂缝或岩石深处。每窝产卵3至5枚,孵化期12至16天,雏鸟期14至22天。
区别辨识:雄鸟与白顶红尾鸲(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相似,但后者无白色翼斑。雌鸟类似巨型普通红尾鸲(Phoenicurus phoenicuroides),但体型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高加索山脉、中亚、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北和中部及青藏高原。迁徙至较低海拔的河谷和有海冬青灌丛的地带。
其他:一些种群,如靠近贝加尔湖的北部群体,会迁徙至中国东北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腹红尾鸲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腹红尾鸲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