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啸鸫

Bornean Whistling Thrush Myophonus borneensis

婆罗洲啸鸫(英文名:Bornean Whistling Thrush,学名:Myophonus borneensis),是雀形目鹟科啸鸫属的鸟类。体型略大的鸫类鸟,主要栖息在婆罗洲山区的岩石溪流和沟壑地带。其独特的蓝黑色光泽在良好光照下可见,而雌鸟全身呈深褐色。在婆罗洲山脉中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婆罗洲啸鸫长约25至26厘米。雄鸟主要呈现蓝黑色,额头有微弱的蓝色带纹,喉咙和胸部带有蓝色光泽,翅膀呈棕黑色,肩部有一小片暗淡的蓝色斑块,下腹部深棕色;喙和腿为黑色,脚掌黄色。雌鸟通体黑褐色,肩部有时隐藏着紫色蓝色斑块。幼鸟头部和颈部有小白点,胸腹处有较大的条纹状白点。

鸣叫特征:发出高亢的哨声,包括尖锐的‘shreeee’尖叫和更柔和的哨音。

生活习性:婆罗洲啸鸫通常栖息在亚高山森林的地面和低层,偏好沿岩石溪流边缘活动,特别是在大石头附近,常在阴暗的峡谷中。常见于海拔1000至2200米,但在某些石灰岩地区可降至海平面,甚至高达2750米。它们似乎不迁徙,以大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包括蚯蚓、蟋蟀、甲虫、蜗牛、鼠妇和青蛙,也吃浆果。觅食时在落叶堆中寻找食物,有时会攀附在林下斜坡的树干上。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1月至2月和4月,也有11月进入繁殖状态的记录。巢穴建在岩石缝隙中,通常是靠近流水的地方,或是在石洞口。每次产卵2枚,蛋壳为奶油色,带红色斑点。孵化期约18天,整个筑巢期持续24天。

区别辨识:雄鸟与雌鸟的颜色差异明显,雄鸟具有蓝黑色光泽,而雌鸟为单一的黑褐色。与其他啸鸫属鸟类相比,婆罗洲啸鸫的鸣叫声音更为尖锐。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婆罗洲山脉,从基纳巴卢山向东至门亚帕山,向南至特戈拉山。在基纳巴卢国家公园(沙巴)和木鲁国家公园(砂拉越)均有记录。

其他:婆罗洲啸鸫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尤其是干旱的影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婆罗洲啸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婆罗洲啸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