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燕尾

Slaty-backed Forktail Enicurus schistaceus

灰背燕尾(英文名:Slaty-backed Forktail,学名:Enicurus schistaceus),是雀形目鹟科燕尾属的鸟类。俗名中国灰背燕尾。中等体型,长23厘米,以其独特的灰顶冠和背部著称。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包括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南部和东部地区。偏好在海拔340-1600米的林间溪流旁栖息,常停息于水边乱石或激流中的石头上。

外形特征:灰背燕尾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黑白色燕尾,体长22至25厘米,体重26至38克。头部和背部呈现独特的灰石色,翼覆羽黑色,翼基部有白色斑点,翼上有宽白条。尾巴长且深叉,尾端白色,尾羽有三道白色横带。成年个体的额头、冠部和颈侧灰石色,幼鸟的头顶和背部呈青石深褐色,胸部有鳞状斑纹。两性相似,但幼鸟与成鸟在颜色上有所差异。

鸣叫特征:其鸣叫特征为高音、尖锐、金属质感的‘teenk’声,类似小型翠鸟的叫声。还有柔和的‘cheet’声,以及受惊时反复发出的尖锐嘶叫声。

生活习性:偏好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的快流水体环境,包括岩石溪流和河流,有时在平原地区的宽阔河流和山谷中也能发现它们。在冬季,会从高山移居到丘陵和平原地带。通常单独活动,偶尔成对或家庭群在繁殖季节出现。以小昆虫和其他水生或水边无脊椎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每年2月至6月,巢筑于岩石或树洞中,由苔藓、草叶等构成,内衬植物纤维。每窝产2至5枚蛋,蛋色为粉白色至蓝白色,带有紫红色斑点。双亲共同孵化。

区别辨识:与其他燕尾的区别在于头顶及背为灰色。幼鸟与成鸟在颜色上有所不同,尤其是头顶和背部的青石深褐色以及胸部的鳞状斑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东南亚,具体包括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以及中国南部和东部省份如湖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其他:灰背燕尾在南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是留鸟,但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则表现出垂直迁移行为。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背燕尾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