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燕尾(英文名:Sunda Forktail,学名:Enicurus velatus),是雀形目鹟科燕尾属的中型鸟类。体长约16厘米,以独特的黑白相间羽毛和深叉状尾著称。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山区,偏好栖息在山涧溪流与河谷沿岸。
外形特征:姬燕尾拥有深叉状的长尾,体羽黑白相间。头部和枕部呈栗红色,额部白色,面颊、颈、背部、颏部和喉部为黑色。腰部和腹部为白色,翅膀为黑褐色,带有白色翅斑。尾巴为黑色,具有白色的端斑,形成黑白相间的独特图案。雄鸟和雌鸟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异,雌鸟的冠部和颈后为巧克力棕色。
鸣叫特征:姬燕尾的叫声为尖锐的‘chee’或‘hie-tie-tie’声,尤其在受惊时更为响亮。
生活习性:姬燕尾主要栖息于山涧溪流与河谷沿岸,偏好水流湍急、河中多石头的环境,冬季可能出现在水流平缓的山脚平原河谷和村庄附近的溪流。以水生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型无脊椎动物。它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胆小谨慎,遇人或受惊时会迅速起飞并发出尖叫声。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在4月至6月,巢建于山涧溪流沿岸的岩石缝隙中,隐蔽性极强。巢呈盘状或杯状,由苔藓和须根编织而成,内垫细草茎和枯叶。每窝产卵3至4枚,卵呈卵圆形,污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
区别辨识:与白冠燕尾相比,姬燕尾体型较小,翼上有不明显的白色条纹,额头有一圈白色线条,尾羽末端为白色,形成独特的黑白相间图案。雌鸟的冠部和颈后为巧克力棕色,与雄鸟的灰色有所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姬燕尾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山区,海拔高度从600至2000米,偶尔接近海平面。在苏门答腊较为常见,但在爪哇较为罕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姬燕尾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姬燕尾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