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仙鹟

Rufous-bellied Niltava Niltava sundara

棕腹仙鹟(英文名:Rufous-bellied Niltava,学名:Niltava sundara),是雀形目鹟科仙鹟属的鸟类。雄鸟身披明亮的蓝色,腹部橙红,雌鸟则总体呈现褐色。广泛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泰国。该鸟种群数量稀少,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外形特征:雄鸟额头、冠及颈背呈明亮的超海洋蓝,面颊至颈侧、肩及背部黑色或深蓝,翼覆羽有亮钴蓝色斑块,上体深蓝,翼覆羽显眼的亮钴蓝,下体统一的橙红。雌鸟头部及上体灰橄榄褐,翼覆羽边缘亮锈色,尾羽宽边暗锈色,面部至眼及颏淡黄,喉部宽阔的白色围巾,颈侧有小的淡蓝斑点,胸灰橄榄,下体灰黄,腹部中心更白。雏鸟似雌鸟,但上体更深的棕色,头顶和背部有黄褐色斑点。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高音、尖锐的金属哨声,包括‘sweeee-eh tri-tri-tr-tih’的歌声,偶尔发出短而轻柔的‘cha cha’或更高音的‘tsi tsi tsi tsi’。

生活习性:栖息于阔叶常绿林、混合针叶林和落叶林的灌木层,活动范围从900米至2560米。非繁殖季节通常在1350米以上活动,偶尔降至800米。以昆虫为主食,包括蚂蚁、甲虫和蟋蟀,偶尔食用浆果。独自或成对活动,冬季更加孤僻,但也会加入混合种群的鸟群。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至8月,巢由两性共建,主要由苔藓构成,置于树桩洞、岩石缝隙或土堤中。一窝产4枚蛋,孵化期12-13天,雏鸟期16-17天。巢可能被几种杜鹃寄生。

区别辨识:棕腹大仙鹟相比,体型较小,翅膀长度小于90mm,上下体羽颜色更为鲜艳。与台湾蓝仙鹟的区别在于颈侧无钴蓝色块斑,雄鸟喉部黑色与胸部橙棕色交界线不平直。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至泰国,非繁殖区可见于较低海拔,如尼泊尔的800-1830米,印度东北部约900米,以及不丹的245米。在东南亚,分布高度可达450米。

其他:在巴基斯坦北部稀有且局部分布,在尼泊尔常见,在印度北部和不丹较为普遍。在中国南部不常见。在缅甸除中部地区外普遍,而在老挝北部和中部的状况不确定。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腹仙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