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眉姬鹟(英文名:Rufous-browed Flycatcher,学名:Anthipes solitaris),是雀形目鹟科白喉姬鹟属的鸟类。以其独特的外观著称,拥有闪亮的纯白色喉咙和带有锈橙色调的眉毛和前额。分布于东洋界,从缅甸到印尼苏门答腊岛,主要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湿润的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小型飞禽,体长约12-13厘米,头部较大。成鸟具有亮丽的白色喉咙,冠部和上体呈富丽的赤褐色,翅膀上覆羽和尾巴暗褐色,眼上纹至脸颊处赤褐色最亮,耳羽、颈侧亦为赤褐色。下巴和喉咙纯白,边缘有一条狭窄的黑色边框;胸部为温暖的淡褐色,两胁淡黄褐色,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虹膜深棕色,喙黑色,腿脚粉红、紫红或棕红色。雄雌相似。幼鸟缺乏白色下巴和喉咙,上下体具厚重的淡褐色条纹,大覆羽尖端淡黄,形成模糊的翼斑。
鸣叫特征:歌声缓慢而高亢,通常被描述为下降的‘三只瞎老鼠’音调,但更常见的是较长系列的颤音,例如‘li lu le luu lii luu’或‘tii tu la tiii-tu’。叫声包括尖细的‘tseep’,尖锐的‘tchik’或‘tek’,以及重复的‘tik-tik’和刺耳的连续声作为警报。
生活习性:通常单独或成对出现,活跃于森林树木的低层,森林边缘,浓密的灌木丛,沿森林溪流的茂盛植被,或在森林路径的地面上;性格温顺,容易接近。常从暴露的栖木上觅食,偶尔短暂地追逐空中昆虫。也会长时间静止在阴暗的栖木上。
区别辨识:与近缘的白喉姬鹟相比,棕眉姬鹟缺少后者灰色的脸部和白色喉咙斑块的黑色边界。不同亚种之间,如malayanus和submoniliger,主要在面部色彩和体色的细微差异上有所区别。
保护现状:IUCN状态未知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洋界,从缅甸至印尼苏门答腊岛,具体包括印尼、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越南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山地森林。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棕眉姬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棕眉姬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