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鸫(英文名:Austral Thrush,学名:Turdus falcklandii),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包括智利、阿根廷以及福克兰群岛。其特征包括黄色喙和脚,头部、背部及翅膀呈深棕色,腹部颜色较淡。三个亚种中,Magellan thrush(T. f. magellanicus)体型较小,腹部偏橄榄色,而福克兰亚种(T. f. falcklandii)腹部倾向于赭色,两者喉咙均有条纹。
外形特征:成年南美鸫身长23至26.5厘米,体重95至113克。指名亚种为温暖的棕橄榄色上部,头部至眼下方为黑褐色,下巴和喉咙点缀着淡褐色和黑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赭色的下部。喙、窄眼环和腿橙黄色。性别相似。幼鸟类似成年鸟,但上部有厚重的淡褐色条纹,下部为淡黄褐色带暗褐色斑点。Magellanicus亚种比指名亚种种更小,上部更冷的橄榄棕色,头部更黑,下部更浅,喉咙图案更明显,雌鸟略显苍白。
鸣叫特征:雄性南美鸫的歌声由一系列以规律节奏重复的哨声和尖叫声组成,通常每句话包含1至4个音符,低音部分响亮而高音部分尖细。歌声富有变化,根据情境的不同,句子中的音节数量差异很大。雄鸟的曲目大小因个体而异,可能与年龄有关,表明物种可能具有开放式学习的条件。
生活习性:南美鸫栖息于从浓密的Nothofagus森林的开阔林下到开放森林,人工林,次生林,较轻的开阔林地,森林边缘,河流柳树,灌木丛国家,农业区带有散落树木和树篱,以及花园等环境。在福克兰群岛,它占据多种栖息地,尤其在苔草岛屿和人类定居点,其中灌木、树木和棚屋提供庇护,但也出现在岩石露头和带有蕨类植物和diddee的开阔斜坡上。食物包括蚯蚓、蜗牛、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幼虫和蛹,以及福克兰群岛的沙跳蚤)、大量水果,以及在智利奇洛埃岛,它是macho macho(Podocarpus nubigena)种子传播的主要媒介。
生长繁殖:在智利和阿根廷,繁殖季节为9月至2月;在阿根廷至少10月至11月,也有记录到1月有1枚蛋的巢;在福克兰群岛为8月至12月。筑巢期可达三窝,偶尔在福克兰群岛可达四窝。巢为一个大型深杯状,由干燥的草茎和根纤维构成,有时加入羊毛或线,通常内部用泥或粪便砌墙,衬以草或马毛,位于岩石裂缝、草丛遮蔽的堤岸顶部、大型苔草基座、柏树或金雀花丛中,或羊毛棚梁上。卵数2至3枚,蓝绿色,带有棕色和紫色斑点;尺寸27.0-34.2毫米×19.4-24.0毫米。孵化期14至16天;雏鸟期大约10至11天;从离巢到开始新一窝的时间最短仅为12至14天。
区别辨识:南美鸫与欧乌鸫相似,但可以通过黄色的喙和脚、更深的头部和背部颜色以及更浅的下部颜色来区分。Magellanicus亚种与指名亚种种相比,体型更小,腹部颜色更偏向橄榄色,喉咙条纹更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在南美洲,南美鸫广泛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的南部,以及福克兰群岛。在福克兰群岛,其栖息地从苔草岛屿和人类定居点到岩石露头和开阔斜坡,密度最高可达4只雄鸟/公顷,尤其是在成熟的沿海苔草旁。在智利和阿根廷,它们生活在从Nothofagus森林到农业土地甚至花园的各种环境中。
其他:南美鸫在1930年至1960年间在福克兰群岛的分布范围显著扩大,目前总估计有约6000对(估计4000至8000对),最高密度达到4只雄鸟/公顷。然而,由于引入的捕食者,尤其是猫的影响,面临着相当大的捕食压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南美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南美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