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鹈鹕

Australian Pelican Pelecanus conspicillatus

澳洲鹈鹕(英文名:Australian Pelican,学名:Pelecanus conspicillatus),是鹈形目鹈鹕科鹈鹕属的鸟类。大型水鸟,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和沿海水域,以及新几内亚部分地区。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鸟类中最长的喙,长度可达50厘米。澳洲鹈鹕全身以白色为主,双翼主羽呈黑色,喙呈淡粉红色。在繁殖季节会聚集在澳大利亚内陆湖泊和塔斯马尼亚州,非繁殖季节则可见于新几内亚、爪哇岛和印尼苏拉威西岛。

外形特征:成年澳洲鹈鹕体长152至188厘米,体重4至6.8千克,翼展230至260厘米,喙长409至500毫米。繁殖期成鸟头部和上体主要为白色,颈部羽毛可能带有灰色调,形成鬃毛或短冠。背部有大型黑色V字形图案,与白色的尾上覆羽形成鲜明对比。上翼黑色,初级飞羽基部有白色条纹,中央翼上有大型白色斑块。腹部白色,仅在最下部前颈处略带黄色。非繁殖期成鸟颈部和后颈的灰色调更明显,但颈背的鬃毛减少,前颈基部通常缺乏黄色色调,腹部可能染有棕黄色。虹膜黑色,眼周有窄的蓝黑色环,周围是宽大的亮黄色区域,不触及喙基。喙在繁殖前期有一条灰蓝色细线,上颌淡粉色至肉粉色,带有黄色至赭色的喙尖,远端三分之一侧边泛蓝,边缘黄色,下颌类似但远端一半更深蓝,喉囊有奶油色和部分黄色的基部,纵向蓝条纹,下半部和远端区域为鲑鱼粉色。腿部颜色为深蓝灰色至蓝灰色。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小,喙明显较短。幼鸟外观与非繁殖期成鸟相似,但上翼覆羽较短,边缘和一些小覆羽呈棕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及三级飞羽黑色棕色,边缘白色,肩羽基部有白色,背部V字形图案不那么坚实,混杂着白色,可能不会延伸到后肩,翼上的白色带可能显得更宽,腿可能带有暗褐色调。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发出低沉的呻吟和打嗝声,可能是威胁信号,同时也会发出"ah-ah-aarrha"、"uh-uh-uhr"和类似的声音;喙拍打和展示中的喙咬合并不罕见。一般离开繁殖群时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栖息于广阔的开放水域,包括内陆和沿海水域,如大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河流,以及河口、沼泽、暂时性洪水区域、农田排水渠、盐田、沿海泻湖和人类化区域,如渔港。筑巢于小型沙岛或海边、湖泊、沼泽等地,要求偏远、不受干扰的地点,附近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在类似的地点栖息和休息,也出现在泥滩、沙滩、礁石、码头和桩木上。

生长繁殖:繁殖时间因地区而异,热带地区冬季繁殖,南部澳大利亚春季繁殖,内陆地区降雨后随时可能繁殖。巢为浅坑,位于地面或沙中,有时铺有草料。巢群位于岛屿或湖泊、海边的隐蔽地带。每窝产1至4枚蛋,平均2枚;孵化期32至35天;雏鸟孵化时裸体,很快长出灰色绒毛;大约25天后聚集在一起;离巢期约为3个月。

区别辨识:眼周裸露皮肤不延伸至喙基,独特的羽毛图案使其几乎无法混淆,但仅从上方观察飞行的秘鲁鹈鹕或从下方观察幼年的白鹈鹕可能与本种有所相似。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澳大利亚内陆和塔斯马尼亚州,非繁殖季节访问新几内亚南部海岸、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偶然出现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圣诞岛、瓦努阿图和斐济;1978年曾大量出现在印尼,到达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可能还有苏门答腊岛。

其他:适应性强,能够利用人造水源,如水库,只要没有定期的船只活动。在许多地区,它们与人类关联,尽管倾向于选择较为偏远的地点繁殖。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澳洲鹈鹕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