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尾辉椋鸟(英文名:Copper-tailed Starling,学名:Hylopsar cupreocauda),是雀形目椋鸟科紫头辉椋鸟属的小型雨林椋鸟,分布于非洲的塞拉利昂至加纳一带的热带湿润低地森林中。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短而方的尾巴和紫色头部,在光照不佳时看似全黑,但在良好光线下,可见其头部带紫蓝色光泽,身体其余部分和翅膀呈现蓝黑色光泽。
外形特征:成年铜尾辉椋鸟体长约18厘米,体重51至66克。头部和颈部呈蓝绿色并带有紫色光泽,背部、翅膀也是蓝绿色,臀部和尾巴具有青铜色光泽。下巴、喉咙和上胸为紫色,逐渐过渡到胸部下方、腹部和两胁的蓝绿色。下尾覆羽为炭灰色,某些羽毛尖端带有紫色。眼睛黄色,喙和腿黑色。雌雄相似,幼鸟呈暗灰黑色,翼和尾部略带光泽,虹膜最初为深色。
鸣叫特征:其鸣唱被描述为一系列粗糙音符的杂乱组合,飞行叫声为刺耳的刮擦音。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低地热带雨林,包括森林边缘和画廊森林,偶尔出现在砍伐过的森林、种植园和森林地带的轮作区。通常以小群体形式活动,偶尔加入多种昆虫食性鸟类的混合群。主要在树冠层觅食,寻找昆虫,也吃包括无花果和Rauwolfia在内的果实。
生长繁殖:基于巢穴活动观察和幼鸟出现,繁殖季节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为10月至12月,在象牙海岸为11月和1月,在加纳为8月。巢建在离地面高达15米的树木洞穴中,偏好枯死的突出或残留树木。一对成鸟通常会带领三只幼鸟。缺乏其他具体繁殖信息。
区别辨识:与紫头辉椋鸟非常相似,但二者分布范围不重叠,通过黄色的眼睛可以轻易区分。与彩辉椋鸟在同一生境中发现,但体型更小,尾巴更短更窄。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西海岸的塞拉利昂至加纳,包括象牙海岸、加纳、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
其他:由于持续的森林砍伐,该物种面临栖息地丧失的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铜尾辉椋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铜尾辉椋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