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嘴八哥

Grosbeak Starling Scissirostrum dubium

雀嘴八哥(英文名:Grosbeak Starling,学名:Scissirostrum dubium),是雀形目椋鸟科雀嘴八哥属的鸟类。属于单型种。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硕大的淡色喙和灰黑色的身体,臀部带有红色或橙色斑点。仅分布于印尼的苏拉威西岛及其周边岛屿。

外形特征:体长约20厘米,体重约50克,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椋鸟,拥有庞大的喙。全身大部分呈深灰色,翅膀和尾巴颜色更深;臀部和上尾覆羽延长,末端蜡质且鲜红(有时褪至橙色)。眼睛深褐色,喙和腿橙黄色。两性相似,幼鸟呈鼠棕色,臀部、上尾覆羽和侧翼有红色或橙色的羽毛尖端,喙较细且比成鸟淡,刚离巢的个体喙黄腿粉。

鸣叫特征:非常嘈杂,经常发出"chirup"的叫声,通常以大型喧闹群体的形式出现。求偶时的歌唱开始于咯咯声,随后是响亮的哨音。飞行中发出清脆的"chiruip"声,以及鼻音的喋喋不休和重复的高音"swee"。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丘地带,偏好开阔的林地和森林边缘,尤其是高大的枯树,群居于其中的洞穴中。常见于轻度开发的环境,如种植园,而较少出现在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000米,偶尔可达1100米。居民鸟,为了觅食目的会进行局部移动。

生长繁殖:繁殖记录始于五月,在欧洲春季和夏季繁殖。一夫一妻制,群居繁殖,巢穴数量可达数百个,伴侣间高度同步。在直径超过30厘米的枯木主干中以啄木鸟的方式凿洞,巢穴内部由草和叶子铺垫,用于繁殖和夜宿。每窝产2枚蛋,浅蓝色带棕色斑点或深棕色斑块集中在较厚的一端。双亲共同孵卵13-14天,孵化后双亲通过反哺喂养雏鸟,巢期21-23天。野外成鸟似乎只在一窝中育成一只幼鸟。

区别辨识:与其他椋鸟相比,雀嘴八哥的喙异常庞大,臀部有鲜明的红色或橙色标记,这在成鸟和幼鸟中都是辨识的关键。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广泛分布且常见,甚至在某些地方非常普遍。在多个保护区出现,如Dumoga Bone国家公园。然而,部分地区的栖息地迅速丧失导致了种群的局部崩溃。

地理分布:限制在苏拉威西岛和附近的Bangka、Lembeh、Togian Islands、Butung以及Banggai Islands(Peleng、Banggai)。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雀嘴八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雀嘴八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